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探索

时间:2022-10-08 11:25:06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探索

摘要: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论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是与自身发展要求相比,都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江苏的特点和实际,顺应社会大生产分工专业化的要求,应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第一,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力”;第二,突出生产业的战略地位,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第三,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吸纳力”;第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力”。

关键词: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8/09―0089―05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江苏经济转型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论与国内外先进省、市相比,还是与自身发展要求相比,都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江苏的特点和实际,顺应社会大生产分工专业化的要求,应从增强“环境力”、“竞争力”、“吸纳力”、“辐射力”入手,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力”

环境就是生产力。和谐、顺畅的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要有一个符合这一发展需求的良好环境。为此,要努力通过优化环境,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力”,保障和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江苏部分服务业行业重复纳税、部分生产要素价格高于工业、财政投入仍显不足等现实问题,着重从财税、信贷、价格和土地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1,加大财税政策扶持

要进一步依法减轻服务业企业的税费负担,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和列入国家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的服务业行业实行财税优惠,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继续增加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载体建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完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全市服务业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和明确资金投放重点。督促各区县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

2,拓宽投融资渠道

近几年,江苏一直较重视拓宽服务业投融资渠道,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业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3,完善价格政策

要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解决服务业企业在使用水、电、气和土地等方面的不合理价格问题,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地基本同价。同时要对现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进行疏理,进一步做好政策的衔接、界定和落实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纠正各类问题,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4,加大用地支持

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生产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进一步改善软环境

要强化政府的高效管理,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尽快形成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健全的法治环境、良好的诚信环境、透明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着力解决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缺乏的问题,培养一批一流的管理人才和高端的技术人才,推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向高层次发展。要加强服务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倡导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要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协调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

二、突出生产业的战略地位,

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业的概念。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生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未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生产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部门。

因此,江苏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首先,要看到生产业的高利润特点。20世纪80年达国家生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是10%,而消费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其次,生产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服务意识,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好的服务素质和服务体系,这能为江苏建设服务型省份和做好“四个服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江苏具有发展生产业的资源禀赋。江苏在金融、教育、文化、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许多领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才优势是生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江苏是我国高等学府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还有许多高水准的研究机构,每年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江苏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对生产业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1,江苏发展生产业面临着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对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有明确的支持政策。二是江苏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升级的基本趋势就是:第三产业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同时第三产业中生产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江苏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在奥

运经济、总部经济和高端产业功能区带动下,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快速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内在动力明显增强。三是江苏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的大发展需要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是一个辐射性很强的产业,它可以辐射全国,只要有制造业的地方就需要生产业。江苏作为全国较发达省份,在此方面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2,江苏发展生产业的重点措施

一是充分认识生产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深入研究生产业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制造业对于生产业需求的状况,制定系统、详细的生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二是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增强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争取建成以货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全面开放、监管有力、交易便利、竞争有序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创造条件,完善环境,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江苏,大力发展江苏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鼓励支持江苏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扩大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

三是完善生产业的业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业。要大力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

四是面向长三角的制造业来发展生产业。生产业是不能孤立进行的,它应当以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面向长三角的制造业,江苏的生产业就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江苏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对接长三角其他区域制造业的生产需求,并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进行认真研究。

五是培育形成一批生产服务业示范项目。重点项目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江苏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为生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形成一批生产服务业示范项目要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自主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体现战略性、导向性和效益性。要突出重点企业品牌扩张,以苏宁、苏果、苏农等大企业集团发展品牌连锁,实施品牌扩张为示范,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一批品牌扩张项目,以项目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

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吸纳力”

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活动正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正加快步伐,已经扩展到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后勤保障、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江苏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制度等。

有专家指出,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没有像制造业那样给中国大城市留出空间,这也成为江苏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而明显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如果从区位理论出发,会看到江苏融入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进程还是有机会的。这是因为: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产业分布分别具有市场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前者是对更大的市场空间的追求,使产业布局呈现接近市场地区的趋向;后者是对质量保障前提下廉价劳动力的追求,使产业呈现接近劳动力供给地区的趋向。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普遍形式中,除了“境外消费”以外,“跨境服务”、“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都具有追求外部市场的共同特征,江苏作为中国这个最大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三种形式(离岸业务、直接投资和外包)除了同样具有追求外部市场的特征之外,还显现出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亲近。如果把低成本劳动力与较高的劳动力素质相联系,我们可以认为,江苏的“人力资源”是又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因素。

1,江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江苏在市场区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必然是一个地理过程,也是一个克服地理障碍的时间过程。由于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生产力大都来自海上的传播,沿海地区总是率先获得外部推动。就像“对外开放”强化了三大地带格局一样,东部沿海地区必然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过程中占尽天时和地利。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对服务业需求最旺盛的地区,江苏拥有这个地区内具有相当经济辐射能力的多个大城市,外部服务业进入长江三角洲肯定要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江苏。二是在人力资源的区位格局上江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江苏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实力和科技潜能。江苏是国内重要的教育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如果说,在经济匮乏时期,经济增长以数量扩张为主还显现不出江苏的优势;那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内众多传统产业国内市场已近饱和,出口产品又多为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所以经过经济增长以数量扩张为主之后,江苏发挥科技优势的时候已经来临。

2,江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对策

一是把握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向。当前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向是:(1)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2)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增长的主力;(3)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制造业逐步服务化;(4)跨国公司通过系统整合实现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5)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鉴于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向,江苏应该在动态把握全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之上,做好项目储备,研究应对策略,抢占竞争先机,主动应对挑战,主动为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企业进入江苏创造发展条件,以更加和谐开放的环境,吸引包括企业总部、地区中心、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大企业、商贸中心、研发中心,对成长性好的软件及创意企业,要创造优良条件,吸引其进入江苏的各个城市。

二是拓展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发展空间。江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发展空间包括传统优势行业和新兴行业两大领域:传统优势行业领域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的行业领域主要包括专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等。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增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新

形态,是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重点考虑:

1,加强集聚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相衔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划部门要以集聚区的规划、细化为新的契机,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把详细规划、区域规划、专业规划进一步深化。

(1)树立服务业集聚区品牌和特色,形成错位发展之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有特色,要体现各个地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定位,从全省发展生产服务业的大局出发,依托制造业产业基础,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主业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集聚区品牌,成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2)完善服务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各项服务配套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正确处理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开发区、周边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积极发展金融、会计、审计、会展、信息咨询、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人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集中、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载体。

2,创新服务业集聚区体制机制

借鉴工业开发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推动集聚区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充分运用财税等政策杠杆,鼓励支持各类创业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中介机构和服务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机制。

3,大力培育企业总部经济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突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资源约束,有利于推动服务业升级,有利于增强国际化水平和品牌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心城市转型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发展总部经济意义重大且尤其紧迫。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的总部经济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总部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推动区域结构升级的动力引擎。南京市鼓楼区近几年不断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各类企业总部加快在鼓楼的聚集。目前,鼓楼区汇集了以西门子、朗讯、松下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及知名企业分支机构40余家,企业总部实现税收14.76亿元,占区域税收的42.8%。南京市建邺区依托河西新城建设,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规格打造“总部经济”品牌的战略。目前河西新城商务区初具规模,已有中金投资、中钢江苏分公司等15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嘉业国际城、中泰大厦等多座标志性建筑将为各类企业总部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今后,江苏其它城市也要像南京一样,进一步通过大力培育企业总部经济来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要打造江苏总部经济品牌,当前要重点做好规划、引进和服务工作:

(1)把科学规划发展作为总部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江苏总部经济应以形成总部集聚区为目标,规划要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

(2)把引进企业总部、打造总部基地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任务。江苏引进企业总部的重点应该是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等职能型总部,及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市外民营企业。例如国家和中央部委确定的大企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民企100强企业、省内100强等,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引进企业总部特别要关注的是重点项目引进,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如技术含量高、污染小、发展前景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总部。

(3)把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保障。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成员的江苏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负责总部经济布局规划、政策制定、资格认定、证书颁发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建立总部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二是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设立企业投资咨询和投诉电子信箱等等。三是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审批和网上投诉,完善企业与政府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优化办事程序。四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五是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发展专业机构,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六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上一篇:经济转型中的南京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探析 下一篇:转变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