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疖病120例临床体会

时间:2022-10-08 11:22:12

治疗疖病120例临床体会

关键词 内外合治 疖病

资料与方法

近年收治的120例疖病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15~50岁之间。

治疗方法 未出头者以金黄膏或拔毒膏外敷,口服中药汤剂;出头者以石碳酸药条下引流,每日换药1次。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疖肿消散或溃后愈合,全身症状消失。②好转:再发疖肿数减少,全身症状减轻。③未愈:疖肿此愈彼起,不能控制。

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全部治愈。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45岁,左肩胛冈上红肿疼痛,红肿面积约8 cm×6 cm,色红高肿,根脚收束,皮肤呈暗红色,中央有脓头,按之有波动感。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内治:祛风清热,利湿消肿。方剂:马齿苋10g,皂角刺10g,防风15g,荆芥15g,连翘15g,川芎15g, 白芍15g,山栀15g,大黄5g,石膏30g,桔梗25g,甘草30g,黄芩25g。 水煎服,每日1剂。外治:常规消毒,祛除脓头,以石碳酸药棉敷之。次日来诊,祛除敷料,排出大量黄稠脓汁约8 ml,清拭疮面,以石碳酸药条下引流,每日换药1次。5日后红肿面积缩小约6 cm×5 cm,继续同上治疗,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甜腻及鱼腥发物。经治15天痊愈。

例2:患者,女,50岁,左手腕掌侧面距腕横纹上2 cm处红肿、疼痛5天,曾口服“青霉素V钾片”,不见好转,前来就诊。查:左腕掌侧面距腕横纹上2 cm处红肿,面积约4 cm×4 cm,根脚坚硬,中央高凸,触之疼痛,热。伴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脉细数。证属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除湿解毒。方剂:防风15g,荆芥15g,连翘15g,山栀15g,大黄5g,石膏30g,石斛15g,生地15g,玄参15g,白术15g。水煎服,每日1剂。外治:拔毒膏外敷。2日后脓出,红肿减轻,面积缩小变软,红肿面积约2 cm×2 cm,排出黄稠脓汁约2 ml,改用石碳酸药条下引流,5日后痊愈。

例3:患者,男,50岁,臀部红肿疼痛2个月余,反复发作,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曾自敷膏药,疖肿局限,红肿减轻,但他处又起,故来诊。查:臀部红肿约8 cm×10 cm,中心脓头,直径约1 cm,除去脓塞,遗留瘘道深约2 cm,并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脉弦细。证属阴虚内热证,治以养阴清热,除湿解毒。方剂:石斛15g,生地20g,玄参15g,麦冬15g,白术15g,防风20g,荆芥15g,连翘15g,大黄5g,石膏30g,黄芩15g,桔梗20g。水煎服,每日1剂。外治:常规消毒,以4%石碳酸药条下引流,每日换药1次。2日后无脓,继续同前法下引流,5日后瘘道变浅,深约0.5cm,经治10天痊愈。嘱患者忌食辛辣,忌饮酒,继服中药汤剂5日,随访未再复发。

讨论

本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或在一定部位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经年不愈。也有在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又起,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或因消渴病、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疾病导致阴虚内热;或脾虚便溏者,正气虚,易于染触邪毒,风火湿邪相搏而成。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常在原发病灶附近继续延生,缠绵不休,状如星罗棋布,伴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腻,脉象滑数。

由于阴虚内热染毒所生者,疖肿较大,散发全身各处,失治误治后易转变为有头疽,常伴有口渴唇燥,便干溲赤,舌红,苔薄,脉象细或细数。

本病应与暑疖和囊肿性粉刺相鉴别。前者多在夏秋季节发生,以小儿、初产妇占多数。后者初为坚实丘疹,可挤出白色粉样物质,反复挤压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另外,还要与沥青皮炎相鉴别,它有明显的沥青接触史和日光照射史,夏秋季节发病严重,以暴露部位多见,皮损以丘疹或黑头粉刺样损害为主,或有硬结、脓疱。

方中防风、荆芥疏风解表;大黄泻热通便;山栀、桔梗、连翘、石膏、黄芩清泻肺胃之蕴热;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疏风;白术、甘草健脾和中;马齿苋、皂角刺清热解毒;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清热养阴,解毒散结;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

预防调摄: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甜腻及鱼腥发物,忌饮酒。勤换衣服,内衣应该严格消毒,有消渴病者要控制饮食,同时治疗原发病。

上一篇:前列康普乐安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中汇糖脉康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1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