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专业卓越人才

时间:2022-10-08 11:04:44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专业卓越人才

摘 要 文章从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的内涵为出发点,结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探讨了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致性。以培养卓越人才为最终目标,以此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深化改革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方法,必将对本科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特色专业 卓越人才 实践教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也是国防科工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防特色专业,在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建设特色专业必须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①

1.1 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出发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工程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通过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理清改革思路,采用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和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创建一流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应用型、适应型、创新型人才为建设目标。

1.2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模块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主要通过智能嵌入式系统专业、传感网技术的应用专业和光电检测技术专业等三个模块体现。

2 卓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卓越工程师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②

2.2 卓越人才

卓越工程师是在工程应用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和规划。但对于工科院校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归属到卓越人才的培养方略上来,并以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教育为一体,科学人文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和应用教育为平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系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 建设特色专业、培养卓越人才的实施方案

3.1 改革和优化教学体系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学体系是主导性和关键性的,要以科学、完善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统筹协调,突出多能力的培养。③而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是一致的。

电子信息过程专业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下转第94页)(上接第49页)置。授课上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队伍界限,教师兼顾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验大纲;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相互衔接关系,将实验课程分列“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微控制器及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嵌入式系统、光电信息处理”五个知识系统,有力促进了不同实验课程在衔接过程中的资源优化。

3.2 完善各层次实践教学

(1)基础类实践教学。以培养具备基本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为核心,以拓宽知识面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仪器和器件的性能及其使用、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方法,加深对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理解。

(2)提高类实践教学。以培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实践方法、实践技能和实践技巧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侧重培养学生设计、集成、测试等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级的综合设计能力,及系统级的开发应用能力。

(3)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为核心,以突出光电特色、建设创新团队、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技素质;通过技能的培养,整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等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与个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我校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补充具有多种功能,是培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实地锻炼基地。④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理论培训和研究创新型实验,补充创新实践教学。理论培训主要针对创新实践内容,讲解基本器件和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和设计,是正常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理论培训侧重联系实践;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和吉林省竞赛以及长春理工大学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

3.3 凸显专业方向的特色化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传承长春理工大学的光电特色,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研究所”、“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实验室”,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技术应用、传感技术应用的专业方向上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每个方向上都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专业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大批优秀科研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学科前沿的理论研究与科研实践培养了师资队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与实验条件。

4 结束语

任何专业的建设都应以既定理想的目标为出发点。特色专业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同时要为培养专业卓越性人才为最终目标。只有同人才培养的卓越性目标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特色的优势和作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申江,姜树余,臧润清.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② 李培根.工程师教育培养该何以卓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③ 叶洪涛,周梅芳,曾文波.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7).

④ 江静.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12(7).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堂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刍议 下一篇: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