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沉默寡言孩子的话匣子

时间:2022-10-08 09:08:09

摘 要:孩子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孩子们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性格开朗的孩子善于表达,不仅在学校有人缘、受欢迎,而且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以后也是八面玲珑,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那些性格内向、羞于表达的孩子,不仅小时候“不得宠”,成人以后也不善于推销自己,只知埋头苦干,社交能力差,难以受到重用。所以说:不光要学会聆听,而且要学会表达,这是当今社会必需的生存技能。

关键词:锻炼胆量;敢于表达;自卑

纵观当今社会大凡那些有点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广结人脉、活泼风趣、能说会道的社交达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这些人在掌控话题,而且还能说出很有分量的话。相反那些不善言辞者,就明显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说:培养孩子们说话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一、外向型孩子在课堂上更有话语权

现在小学每个班级都有五十多名孩子,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性格活泼,爱表现、乐于表达。在课堂上,只要老师问题一提出,这些孩子就高高地举起来小手,嘴里抢着说:“我来答,我来答。”好像这些孩子就是课堂的主宰。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即使有的知道问题答案也坐在那里“岿然不动”,眨巴着眼睛,好像是局外人。有些成绩差的孩子,更是漠然的样子,好像就是来旁听的,老师所讲内容都与他们无关似的,处于很被动的局面。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本来老师也想给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说话的机会,可是喊他站起来,他总是慢慢吞吞、摇摇摆摆,等他站稳了,期待他回答问题时,他却是“口将言而嗫嚅”,不知所云。此时,急性子的老师会想:一堂课也就40分钟时间,像他这样的话不就被耽误了吗?所以索性就不喊这类孩子了。而那些口语表达好的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总能像放机关枪似的“噼里啪啦”,口齿伶俐、吐字清楚、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听者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久而久之,课堂上老师总是喊那些会表达、不怯场的孩子回答问题,而那些本来就胆小再加上害怕回答错误的孩子就失去了锻炼口语的机会。于是,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见到老师同学都是“懒得搭理”,只是用眼扫描,见机行事,只要不被老师“克”一顿就OK了。

二、给内向型孩子开口讲话的机会

培养孩子们讲话,也要循序渐进。从“敢说”到“能说”最后达到“善说”的目的。所谓“敢说”,其核心是不怕说,要求克服惧怕心理,能大胆地畅所欲言。所谓“能说”,其核心是说得清,要求能围绕话题,不偏离中心,表达完整,表情自然。所谓“善说”,其核心是说得好。所以,就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多沟通、多鼓励,少教训、少呵斥。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和他的爱好,针对他们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围绕着他们去思考适当加入一些轻松的环境。多多和这些孩子交流,下课时候可以找他们谈谈心,学生就会开口说话了。例如,每年进行一次的春游活动、秋游活动时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问问他们的家庭情况呀、平时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呀,如果态度亲切,距离感便没有了,他们就会畅所欲言。还可以利用晨会课时间、班会课时间,让他们开口说话、论辩,来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日长天久,那些内向型孩子一定能够改掉不善言辞的自卑,自信地在生活中与人交流。

三、如果不是立竿见影也不能泄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老师的付出在短时间内效果不大,也不能泄气。要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方面地强化训练,循序渐进。

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所以说: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口才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一句话,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即将成人的孩子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孩子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四、会讲话会表达也是形势所需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能言善辩者在各种竞争和机遇面前能占尽先机,夺得优势。大至政治家、外交家的演说谈判,小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要有非凡的说话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果可以出口成章,那他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更是显得日益增强,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即将成人的孩子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孩子特别需要打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

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在现代社会很难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些人很有知识,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因而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这种人在现代社会也有好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话不投机、语不到位,把事情搞糟的例子不少;好心不被人理解,善意得不到好报,其结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归根到底一句话:在如今的社会,谁能驾驭奇妙的“舌头”,谁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如何帮扶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