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助推日本NPO/NGO

时间:2022-10-08 08:26:27

地震助推日本NPO/NGO

(导语)21世纪是NPO/NGO的时代,为赶上这样的时代,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日本大地震后,NPO/NGO组织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上旬,参与日本灾区救援的NPO/NGO组织成员超过50万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NPO/NGO组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日本的NPO/NGO组织在增进福利、振兴文教、营造社区、国际救援、灾害救助、维护人权等领域,不仅弥补了日本社会结构和体制上的诸多问题,也正成为推动日本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力量。

“志愿者元年”

NPO(非营利组织)和NGO(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在环境、医疗及社会救济方面,它们是政府职能的有效延伸,被认为是政府与企业之后的“第三种力量”,其兴起和活跃是公民社会主体力量是否成熟进步的标志。

据统计,美国NPO/NGO组织雇员达1200万,远超过美联邦和州政府的雇员人数,每100名美国劳动力中,约有7名受雇于NPO/NGO组织。此外,国际上每万人拥有NPO/NGO的数量,法国为110个,日本为97个,中国则为2.1个。同时,中国 NPO/NGO总支出只占GDP的0.73%,远低于发达国家7%的水平,也低于4.6%的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NPO/NGO起源较早,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致力于打造中央集权型政府,军事、产业、社会福利等领域皆由政府主导,导致 NPO/NGO组织的发展大不如欧美。196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基督教海外医疗协力会”、“东南亚农村领导人养成所”等机构,但这些机构往往基督教色彩浓厚,“非营利”、“非政府”等词汇更是未正式采用。

197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国际NPO/NGO组织纷纷在日本设立分支,对日本NPO/NGO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示范。进入1980年代,日本成为颇具实力的大国,“国际化”、“国际贡献”等词汇频繁地见诸媒体,1989年日本外务省建立了《NPO/NGO事业保证金制度》,该项目仅在1989年就支出了1.1亿日元,后增加至8.17亿日元,东南亚许多国家的NPO/NGO组织均曾得到该项目支持。同时,受“福利国家危机论”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将部分无法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NPO/NGO执行,NPO/NGO迎来发展的春天。

不过,日本NPO/NGO真正的发展契机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在灾后急需紧急救助的情况下,日本NPO/NGO组织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开展救援,救援活动持续长达近3个月。NPO/NGO组织的出色表现,得到日本政界、财界、行政等各阶层的广泛认可,也让日本政府彻底改变一贯的限制和谨慎态度。因此,1995年被日本人称为“志愿者元年”。

收入与职业认同

但正如日本环境财团理事长高见裕一所言,“NGO作为市民运动的一种形式,所开展的活动应当具体且易理解,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鸣。仅仅将NGO理解为志愿者活动、强调无偿奉献的观点是片面的,应当把NGO理解为发挥个人主体性的社会参与。”

实际上,日本NPO/NGO组织职员的收入并不乐观。据日本关西国际交流团体调查,NGO组织正式职员的平均年收在300~399万日元者约占21%,400~499万日元者占17%,即年收入超过300万者的比例低于40%,大部分职员的年收少于300万日元,这在日本属于偏低收入。

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NPO/NGO组织?对此,日本评论家田中尚辉在《志愿者的时代》一书中反问道:“年收250万,干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工作,和年收500万做一名可能并不喜欢本职工作的工薪阶层,你会选择哪个?”田中尚辉的回答触及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此外,日本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可确保在NPO/NGO组织工作的职员,生存本身并没有问题。同时,被戏称是“历史上唯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日本,是稳固的“一亿中流社会”,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多次国民意识调查均显示,日本1.3亿人口中,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人口稳定维持在一亿左右,阶层差异非常小,职业歧视意识淡薄,因此从事NPO/NGO工作的人一般不会遭遇职业认同上的困惑。

遭遇发展瓶颈

坂本龙马作为日本国民尊敬的历史人物,其留下的名言――“没有财政的独立就不会有思想的独立和行动的自由”,在日本社会具有广泛的共识,几乎所有的日本NPO/NGO组织均追求经济上的自立。

目前,日本NPO/NGO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公益补助、社会捐赠、会员会费、利息收入及部分有偿服务收益。然而,在日本数千万家NPO/NGO组织中,募捐收入超过20亿日元的仅有Unicef和Plan-Japan两家,而欧美大型的NPO/NGO组织募捐收入往往超过500亿日元。World Vision(日本)事务局长片山信彦分析指出,日本社会捐赠文化淡薄正成为制约日本NPO/NGO组织发展的一大瓶颈,支撑日本NPO/NGO开支所需的收入往往来自普通家庭,迄今仍有日本官员把NPO/NGO组织看作是爱管闲事的外行人。

此外,日本的税收制度束缚了NPO/NGO发展的手脚。比如,欧美国家给予NPO/NGO组织税收优惠资格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日本却必须通过“公众支持度测试”(Public Support Test)。据日本NPO中心统计,在42,000多家日本NPO组织中,目前可享受税收特殊优惠待遇的仅215家、约占0.5%,而英国则有16万家,美国更是多达180万家。

扫清障碍

不过,正如阪神大地震大力推动了日本NPO/NGO的发展一样,“311大地震”将为日本NPO/NGO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

国际协力NGO中心事务局长山口诚史表示,“通常年间活动预算仅数千万日元的NPO/NGO组织,震后三个月内,即收到赈灾用活动资金100多亿日元。实为义援金性质的资金,换成‘NGO活动资金’的名目后,就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这引发捐献者及奋战在一线的NPO/NGO职员的强烈不满。”日本“NPO/NGO税・法人制度改革联络会”趁机联合“超党派NPO议员联盟”,共同提出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部分修正案”,即“NPO法修正案”。

6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员一致审议通过了修正案。日本NPO中心当日即发表公开声明,称赞此次修正是“自1998年NPO法成立以来的一次根本性的划时代改革。”

对于积极谋求国际影响力的日本而言,作为“看得见的外交”,NPO/NGO活动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高。日本的国际性NPO/NGO组织通过参与国际制度建设、建立与外务省合作机制、实施民间外交等途径,正在环境、利益、决策者观念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外交决策

在价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只依赖一元化的行政服务,显然会遭遇困境,NPO/NGO等自发自立的活动将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扩展。可以预见,大地震之后,日本的NPO/NGO组织将有望迎来稳定发展的繁荣期,也必将促使NPO/NGO组织作为创造新型社会的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NPO/NGO研究专家、日本国际交流中心顾问毛受敏浩称21世纪是“NPO/NGO的时代”,为赶上这样的时代,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上一篇:性教育的战争 下一篇:全球治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