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10-08 08:20:07

自主探究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摘要: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7

自主探究法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好处,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主动探究而后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自主探究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对教材或学习内容的还原和在加工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一、 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之不致因后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丧失。兴趣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火车进站”“自由摆动的秋千”“地上滚动的足球”这些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止运动呢?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想象。再加上多媒体声形并茂,形象生动。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轻而易举。学生也很容易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在进行自主探究中,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因为自主探究法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 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自主探究法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在合作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就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分享的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研究功与功率》的时候,本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且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所以力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要发生位移。在探究中学生会发现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我们已经会计算做功的值。公式是W=Fs,其含义是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的乘积。通过学生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查,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各类探究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为主体,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 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自主探究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地把握物理知识的结构和框架。

例如在学习《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成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导体中原本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呢?教师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教师在此环节可以留2~3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有必要时也可以小组内部讨论,之后教师仍以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学生就把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和现在学习的知识都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地探究学生会明确电流的定义及形成电流的微观机制;明确电压就是电式差,知道电路中电势变化的规律。理解电阻形成原理,知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并且在自主探究法中,学生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过程与方法的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效果,重要的是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探究意识及态度倾向。

四、 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唤起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作为自主探究法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创设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在实施自主探究法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也都大大增加了。自主探究法的实施是基于教师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而教师探究能力的发展也为自主探究法的实施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光学仪器与光的折射规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这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引入新课,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学生初步认识到光折射现象的存在。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实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而且通过实验,学生直接用眼睛就看到了光是直线传播,还是沿曲线传播或者沿折线传播,通过实验学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采取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总之,在实施自主探究法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同时,自身的创造性和天那就能力也要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探究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成为所研究的各种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信息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

参考文献:

[1]郭丽敏.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9

[2]周浩天.启发式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创新研究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