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专利态势公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时间:2022-10-08 07:59:11

我国信息技术专利态势公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本报讯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主办、部知识产权中心承办的第十届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会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陈小筑及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人员出席会议。

娄勤俭在会议上指出,在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今天,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以及围绕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开展的知识产权工作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第一,1998年~2007年10年间,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的总量超过了67万件,约为1985年~1997年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5.6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达到了71.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集群通信、高性能服务器等关键领域都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并且在通信、数字音视频和数字家庭网络等领域形成了TD-SCDMA(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GoTa(开放式集群架构)、WAPI(无线传输协议之一)、AVS(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闪联等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准,其中部分已成为国际标准,国内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制定标准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应用程度不断提高,在一些关键技术与重要产品领域,出现了有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得到了积极推进,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处置问题进入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AVS、闪联等标准中率先启动了专利池的组建和许可实践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应用。

第五,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国内企业应对跨国知识产权争端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并开始学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自己的权益。

谈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时,娄勤俭表示将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重大专项和产业化专项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实现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突破,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发言权。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必须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为目标,着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率先建成创新型产业,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作出突出贡献。

三是大力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实现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互动发展,要贴近技术、贴近行业、贴近需求,强化标准化管理工作,做好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

同日,部知识产权中心、英特尔公司、海信集团三方联合启动“推进工业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331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合作方将在三年内对1000个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首期培训已于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

上一篇:工业控制:两化融合的加速器 下一篇:缓解网络拥堵 打造优秀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