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时间:2022-10-08 07:30:44

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资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迫切地要求加强环境管理,通过环境成本的核算,掌握自然资源的耗减速度和生态资源质量下降的程度,以及人类为保证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付出的代价等资料,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关各项环境成本的综合信息。

【关键词】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控制

环境成本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或其他事项所消耗的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保护和再生支出等。环境成本的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1)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随着人类环境污染的加剧,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原本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资源如森林、矿产、水、大气等等,均会随着人类的盲目使用和开采而枯竭。要使环境资源不枯竭,就要进行保护和再生,这就要投入,要投入则涉及价值和计价问题,笔者将环境资源称为环境资产。(2)企业支付相应成本和费用。环境资产的使用和损耗,必须由使用的企业支付相应成本和费用,以便公共部门进行全面保护和再生。(3)环境资产保护和再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在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范围内,也是企业的责任。从短期看,作为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和再生的支出,也就是构成了企业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从长期看,企业环保和再生支出会改善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资源,这时原来的支出积累形成了企业环境资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把环境成本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环境管理的要求,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也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把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与传统企业成本相比,具有不确定性,但仍能根据相关法律或文件进行确定。可以认为,在目前的会计制度体系中,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确已发生。这是确认环境成本的首要条件,如何确定环境成本事项的发生,关键是看此项支出是否与环境相关,并且此项支出能导致企业或公司的资产业已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必须分清环境成本与环境资产。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考虑到递延资产的摊销期在五年以内,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建议凡是受益期在五年以上、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应计入环境资产。如支出后营造的森林,空气及水的净化。反之,受益期在五年以内、一年以上的环境支出,应列入“递延资产―环境支出”;受益或在一年以内的环境支出则直接列入当年环境成本。

2.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环境成本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包括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损耗,环境资源保护支出,环境资源再生支出等,其金额能不能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是确认环境成本的第二个条件。有些支出的发生能够确认,并且还可以量化,比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支出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有些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一时不能确切地予以计量,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予以合理地估计。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费用,在治理完成之前无法准确计量,只能根据小范围治理或其他企业治理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估计。

二、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

环境成本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项目是很重要的,有关披露的内容可以包括在财务报告内,也可以列入财务报表的附注。

1.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任何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都应在主表中反映。环境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出,也应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如可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立专门项目,反映企业应承担的负债,在利润表中单独反映当期发生的环境成本等。

2.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应披露计入损益的金额,并区分经营和非经营成本,还应按适合企业经营性质和规模的方式,或按与企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或同时按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对于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的金额应于资本化当期在报表附注中反映。

3.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的披露。应披露企业对环境的损失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如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费用等。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

环境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控制环境成本是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尚未有环境成本控制的较好方法。企业应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对企业境成本的管理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规划。

1.规范环境支出的核算,加强有关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在环境成本核算的初始阶段,对有关环境的各项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企业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但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以及各项环境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都会提出对会计法规及会计原则的要求。要加强有关环境核算的会计研究,规范环境支出的核算,以减少企业处理环境成本的随意性。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性支出(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已发生的支出和将来发生的支出,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2.运用经济手段。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经济工具是利用“经济诱因”透过市场机制的运作,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减少污染以及避免自然资源使用情况的恶化。典型做法是对污染物的排放设定一个“价格”,以减少环境污染,或对进入自然公园者收费,使人们做出更合理的使用。经济手段相当多,但应用比较多的是排污费税、使用者收费、产品费税、排污权交易等。显然利用经济手段可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时有利于规范环境成本的核算。

3.普及环保教育。普及环保教育,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企业树立环境价值观,使环境成本真正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决策因素,也使消费者愿意部分负担由于环境成本分配给产品而引起的产品价格上升。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愿意为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环境资源支付成本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对于那些资源消耗较大、污染严重、环境成本较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而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

4.政府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持。首先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其次建立相关的政策必须完整、配套。不论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建项目审批,资源、能源的配置和利用,还是经济领域内的产值统计、利税、资产评估、成本核算、物价核定以及内外贸易等重大经济活动,都应该将企业环境成本的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李伟.《环境成本:企业决策的方向标》.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0)第一版

[2]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 》.1999(4)

上一篇: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变动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