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2:57:55

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事前审计即工程项目开工前审计,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工程设计、招标控制价和招投标等环节,从源头加强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工程设计审计为起点加强审计控制。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起点和切入点,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审核工程方案,对备选工程方案进行分析、选择、优化。在确定工程设计方面,内审人员应当参与到工程设计确定过程中,与基建或工程管理部门协作,共同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情况、投资规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审核投资规模是否与设计标准匹配、是否充分优化,技术、施工规模是否与设计、概算相符,从而保证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招标控制价环节审计。招标控制价是依据国家或行业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也是招标人在工程招标时能接受的投标人报价的最高限价,其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的控制。内审人员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重点要关注预算编制内容是否与施工图一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计价定额是否合理、工程量清单是否齐全,其他项目清单、分项清单、规费等是否符合相应的计价原则和规定。

(三)严格招投标阶段审计,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取得最优价格。一是审核招标、投标文件的规范性。严格审核招标文件内容,确保文件表述准确、内容规范,尤其对于施工范围、评标原则、评标方法和标准进行清晰界定。二是审核招投标程序。审核招投标是否符合我国《招投标法》及相关规章制度要求,是否严格按照投标邀请、投标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澄清、编制投标书及提交、开标、评标和中标的程序组织实施。审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关注招投标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可以编制现场监督报告的形式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和反馈。三是审核投标单位资质。着重考察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以往业绩、合同履行能力,特别关注是否有出让或转让资质,由无资质的单位“挂靠”资质雄厚的单位参加招标的现象,防止出现中标单位和施工单位不一致情况,给将来施工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事中审计监督,确保工程造价控制有效和工程质量提升

工程项目事中审计即在施工阶段开展审计,也是工程投资集中和工程变更出现最多的阶段,内审人员应当及时跟踪施工现场,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一)严格合同审计,确保合同规范合法。应当对合同签订的程序、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重点检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无歧义、格式是否规范,相关条款是否与招投标文件一致。特别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例如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比例,增减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的约定、违约索赔等内容。

(二)重点关注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审计。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是造成投资超预算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出现施工单位变更或增加工程量,导致工程造价提高的现象,内审人员应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与签证理由,查验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内审人员要及时进入现场,进行记录、测量、计算,合理预测今后的费用。

(三)隐蔽工程审计不容忽视。由于隐蔽工程在工程结束后难以恢复原状并复核,内审人员进行隐蔽工程审计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也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高估冒算等现象的多发环节。审计人员应跟踪隐蔽工程进度中的每个环节和工序,例如“挖、埋、填”等日后难以复原查验的现场应当在发生时进行拍照记录,并及时跟踪计算测量,为日后工程竣工结算积累资料。

(四)费用支付审计是关键。内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和对照施工阶段费用支付情况,对费用超支和节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审核进度款支付时应重点审核相关资料,跟踪支付进度并核价,从总体上合理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三、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把好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

竣工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严格把关审核,如果把关不严格,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审核清单计价合理性和准确性。内审人员应重点对所列项目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是否有重复、弄虚作假问题,项目是否与规则相符。其次审核定额套用和费用标准,防止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情况的发生。三是审核计算结果是否准确,避免出现故意计算错误、合计错误、笔误等问题。

(二)核实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竣工图纸,审计工程项目是否与图纸一致,核算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计算规则,避免计算错误。如果无图纸的工程项目,审计人员要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测量,以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三)审核编制依据。重点审核工程竣工报告、施工图、施工合同、合同预算等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于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现场变更记录要重点关注。总之,通过有效的审计方法,内审人员对工程造价进行全程控制,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审人员要发挥好审计监督与服务企业的职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企业增收节支发挥应有作用。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很多学校在大一学生入学时专门设置入学教育环节,在大一年级设置一定学时的专业教育。通常专业决定职业,决定其今后最大可能形成的职业锚是什么。这个阶段职业指导的程度能够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喜爱程度,针对一年级学生对环境的陌生,对专业的认知不够,这个阶段的职业指导主要包括人格认知、价值观澄清与调整,兴趣探索,材料成型类职业能力需求介绍,职业性向探索。

(1)人格认知指导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倾向性、功能性等特点,影响大学生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物学条件、社会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3]。随着青年社会化的加速,大学生的性格加速发展的现象,他们的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迅速打破了儿童的模式,向成人模式过渡。这一阶段职业指导需要对大一新生进行人格测评、MBTI性格分析,通过测评与分析,让学生和指导教师指导该生的特点,可能存在的盲区以及适合的领域和职业,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材料成型职业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能力上有水平高低差异,表现早晚差异、结构类型差异,同时能力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个性品质等。经研究表明,合理的知识结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是任何一个职业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专业知识的扎实可能会帮助求职者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一时的成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迁移能力将会成为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有效动力[4]。这一阶段职业指导在大学一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成型类职业,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判断个体自我效能感强弱,指导学生学会创造成功机会,自我鼓励,自我心理暗示,寻找榜样,与自信的人多接触,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指导其进入相应的学生活动群体如学生社团、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勤工俭学等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3)材料成型类树立多元成功观职业生涯认识指导还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区别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即学会价值澄清。通过改变价值规则来调整价值观,走出价值困惑,学会树立全面的、多元的、平衡式的成功观。

(4)由兴趣开展职业性向探索大学阶段是职业探索和定向的重要时期,兴趣是人们学习最好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称为职业兴趣,比如艺术兴趣、商业兴趣、沟通兴趣、工程兴趣、科学兴趣等等都属于职业兴趣,根据霍兰德理论,六种人格有相对应的兴趣倾向,进而有相匹配的典型职业[5]。成型专业学生就业基本以企业、科研院所居多,主要从事研究、管理、设计、产品销售等工作,这一阶段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作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2、职业生涯规划阶段

职业生涯规划阶段主要是在大学二、三年级进行,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职业展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职业生涯决策等。

(1)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一阶段职业指导需要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群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期待,具备实现社会和群体期待的能力,养成和谐理念,做到个人与学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职业展望未来职业趋势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协作型人才,信息敏感性人才。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可选择的职业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学阶段尽早的找准方向,有的放矢的开展职业修养的培养和孕育,是这一阶段指导的工作。

(3)职业生涯决策很多同学在职业规划中难以下定决心,总是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就是由于一些妨碍因素阻碍其作出决定。比如信息探索不足、特质表现不佳、方向选择未定、专业选择不当、学习状态不佳等。这一阶段职业指导要帮助学生量体裁衣,在职业决策中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择己所利;指导学生学习使用SWOT法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学会使用更科学的方法作出职业决策。

3、职业生涯准备阶段

大学四年级很多同学进入了职业选择期,调整心态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是关键,这一阶段需要指导学生为求职做出准备,如思想准备、求职技巧准备、个人求职资料准备等。

(1)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匹配职业的过程。大四学生在面临择业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会在求职中失去方向,屡屡碰壁。这一阶段指导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定位是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知己知彼,科学决策,才能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在了解个人和企业的基础上,比较鉴别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使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达到一个平衡点。

(2)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既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成型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能力、经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职业指导要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开展创业培训,让学生在培训中获得资本运营、契约关系、团队协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会助其今后创业一臂之力。

(3)求职资料的准备求职资料是求职的敲门砖,求职资料的编写要领、包装、投递程序都是求职者需要掌握和学习的求职技巧。在总体指导的同时,给与学生精细化的指导,比如审阅并指导每个学生修改完善个人简历,突出自己的优势来设计求职简历和书写自荐书,有效的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4、结语

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设计的职业指导模式从时间纬度和深度纬度、范围纬度几个层面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培训。职业指导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推荐,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让成型专业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1.1强耦合多变量问题

工业生产中,我们多半会遇到强耦合多变量问题,它不像单变量那么单一,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好控制。从多变量的对象来看,被控对象、控制器以及测量和执行元件都有可能涉及到,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各变量之间多数存在耦合关系,耦合的强度有大有小。耦合强度较小时比较好控制,多半以一种线性独立的方式来控制。当耦合强度超出了系统的控制范围,就不可小觑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1.2模糊控制规则和参数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研究人员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研制出模糊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在电子技术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得和参数的选取在决定技术推广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专家经验的缺乏和逻辑判断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模糊控制规则应用的不完全,同时影响到相关参数的改变,这样就直接关联到最终结论的不准确和整个系统的效果减弱。由此可见,模糊控制规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

模糊控制器具有很多优点,因为其鲁棒性良好、非线性控制特性而受到欢迎。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余差的客观存在、在稳定性控制方面精度较低等。特别是在控制精度上,受到被控对象性能的约束,所面临的标准是日趋增加。就拿电液混合位置伺服系统来说,液压缸的工作频率如果超过50Hz,就得调整位置精度值在30um范围内。

2模糊控制工程应用的问题解决方案

2.1强耦合多变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强耦合多变量问题是模糊控制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专家通常采用分层多规则集法。多个变量的输入所导致的控制作用未必都相同,过程状态的判断可以依据全局变量,而且过程状态又是由不同的控制规则来决定的,所以使得这样的控制更加专一,也能收获到良好的效果。全局变量外还有一种辅助变量,即局部变量。这种变量是由模糊推理语句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规则的集合,在整个模糊控制系统中,其主要是作为高层规则集合进行使用,主要功能是判断系统运行的过程状态;而低层规则集合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过程运行状态进行的一个模糊控制。其中低层模糊集合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将系统中受控变量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过程变量进行控制,这就是局部变量的具体内容。模糊控制工程是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工程应用系统,可以对一个层次上的多个简单的模糊变量进行分解,完成一个规则集合的变量控制。多变量模糊控制器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在高层:(过程状态判别规则集RR)if过程状态是K,then控制规则为Rk。在低层:(控制规则Rk)ifE=EkiandEC=ECkj,thenU=Ukq通常情况下,分层多规则集模糊控制器的规则集合都是有各自的结构组成。在低层,各过程状态下的控制规则集合常常以单变量模糊控制器的形式存在,不同过程状态中,它们表现出的特点不一样,控制规则的建立是以这些特点为基础的。在高层,过程状态或者工艺阶段区分的规则建立是需要相关的经验积累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机理分析协助完成的。

2.2模糊控制规则和参数影响的解决方法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规则和参数的优化关联到输入变量的合理选择和组合模式,另外模糊变量论域的合理划分以及模糊变量录属度函数的设计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工作的成败也决定着模糊控制是否能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的工程中。关于参数的优化,有专家给出了遗传算法如录属度函数的形状和量化因子等这种方式来进行控制。模糊控制的应用比较广泛,船舶的自动驾驶也可以使用这种设计模式。因为影响自动驾驶的因素相互耦合,导致模糊规律的获得会出现困难的局面,故多数专家采用遗传算法来实现模糊推理规则的制定,从而帮助船舶稳定驾驶。

2.3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方法有很多,很多研究者是采取增加各样的积分器来减少模糊控制器的稳定状态误差,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精度的目的。有专家采用增加前馈积分项来控制伺服系统,也有专家是采用增加动态积分项来控制输出,从而使系统的控制性能增加。当然,积分项的增加可以将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提高,但是它也有不利于系统的一面,那就是会增加超调等。所以,使用的专家应该合理选择。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模糊控制参数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稳态精度。调整参数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个就是在线调整,采用的是自适应的机制;另一个就是采用优化方案来优化参数,可以在线亦可以离线处理。

3结束语

模糊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模糊洗衣机、模糊空调、模糊微波炉、模糊照相机等。虽然它的功能极其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以上详述了模糊控制工程应用中出现的核心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当然,更好的方案有待提出。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的所有仪器依然采用的是2000年的装置,实验仪器没有及时地更新,学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学到的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治理和分析方法,与现实新技术脱节.并且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实验装置有限,为了满足每届近80位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仪器功能有所了解,在实验教学中安排5-6个学生一组,每个实验的重复组数都在12组左右,任课老师每讲解一个实验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在实验课上一组同学共用一台仪器,不能提高每位同学的动手能力.

2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改革方法

2.1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

2.1.1改革实验课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应避免任课老师过多的对实验进行讲解,教师应该要求本班学生多做探索实验,让学生根据学过内容提出建议,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2.1.2采用现代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可以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潮流.运用该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增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大型的仪器没有购置,采用模拟仿真的方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加课程的信息量[6].

2.1.3实验学时增加和实验内容调整目前其他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数为26-40学时,我们应当增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学时,同时增加实验项目,尤其生物处理部分的实验,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UASB厌氧反应器实验等,同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系统全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

2.1.4实验技能考核方法改革目前莆田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生成绩的总评中实验成绩占10%,其中预习报告占10%,平时成绩占20%,考核成绩占30%,实验报告占40%,但是具体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2.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2.1强化预习实验在预习环节学生只是将实验内容摘抄一遍,甚至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没有课前预习,这就会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2.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强化主要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遇见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积极思考.避免学生仅仅会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由此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基础.

2.2.3强化实验报告,注重逻辑思维、分析归纳目前,课程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结论,数据分析、心得体会.学生在书写中往往侧重前面,对于数据分析、心得体会则写的很少,教师批改时也不注重此部分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布置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主题论文,避免互相抄袭的现象,提高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具有综合的能力才能够满足对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要求,因此对学生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目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在三年级,基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具备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课程已经完成,因此可开设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由学生自行设计一定的综合性实验.教师在课上和学生共同探讨所设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1)构造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应用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因为在当前的我国高等教育中,并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构建这种应用人才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让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把大学中的科研以及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它们成为培养教育人才中的重要资源和优良环境。在目前的高校中,我们仍然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材料成型专业与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融合,使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企业将设施设在实验区、学校把实验室设在企业车间,为学生科技创新创造条件。这种教学、生产、服务、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环境,必将取得良好产学研科技创新效果。

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分析创新型人才能力体系纵向演变的特点,体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根据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增加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金方面的知识,增加摩擦学、材料磨损理论、失效分析等方面的课程。以科研项目和工程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同时校企联合开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联合编写教材内容。

2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校企互动,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我们在控制工程和材料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的体系设计之中,始终要求把专业导向定位在生产需求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之上,把地区地域性的产业当作基础,走一条产—学—研三者相互充分结合的教育之路进行教学的改革工作。对现在实行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刻的全面的改革,建立起学生的个人能力,学校教学的教育课程和区域特定的产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校的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域产业的应用。在地区地域中的典型产业里,通过对该专业在其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这样能够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案例库进行补充,可以对可选择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完成对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调整工作,把在这些产业上的实际应用贯穿到生产实习,学生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学校理论实验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里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点的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分化”的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育既包括为认识新事物、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新技术而展开的科学试验、专业实习等必要的检验性试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技术问题,提高创新应用能力而展开探索性、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育教学贯穿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满足高学历的学生成才要求,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同时增强专业能力并且认清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无论对于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以就业为主的学生,都必须给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行多样培养,增强不同学生对如今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如对少数需要继续深造的研究型学生,可以通过试办“实验班”等途径,使他们向研究型人才发展;对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专业培养方式,即大学一、二年级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即不分专业,以夯实基础;从大学二、三年级开始,我们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爱好、特长、未来就业取向,结合专业社会发展需要,采取院系专业选择、学科大类选择、全校范围选择等不同方式,实行分类培养。

3)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锻炼。充分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知道毕业设计是展现一个学生能力水平和质量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是学校在教学质量环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检验。所以当我们面对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时候,必须要使毕业设计的模式培养充分的面向地区产业,使它们之间能够无缝的相连接,让生产单位对我们大学生的具体的岗位需求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相互结合,必须是有机的结合,即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一个产业里的实际的典型的生产问题想结合,在相应的设计中也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实际的生产要求来进行,当然学生的指导老师不能单单只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要有工厂中的工程师的参与,两者共同组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学生设计的结果必须得符合生产的检验结果。只有通过这种毕业设计的模式,再加上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力度,同时增加了学校与地域产业的结合密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结业工作和地方地域产业的三位一体。

3营造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环境

1)构建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形成“传统+特色”的动态专业方向设置体系,设置学科前沿课程,突出传统专业与现代新技术新工艺的结合。条件成熟时,我们准备新开设快速成形专业方向。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强化计算机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并结合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形成专业特色。

2)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依托各种有利条件,初步形成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院的三个工程中心已初步成为专业教育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以便提供更好地软硬件条件。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形成创新团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举办、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创业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网面设计大赛,“‘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技活动,使第二课堂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工程师培训基地。与中国铸造学会和协会合力打造见习卓越铸造工程师、见习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基地建设,推进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班级实验和实习环节课时数的增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展,严格把好项目考核质量关,并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为各个项目提供支持,保证各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项目顺利完成。

4)建设充满创新的师资队伍。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是及其关键的因子。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离开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尽可能的构造一些教师的争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分批到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化训练,在实践中增强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师逐渐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意识以及观念,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修养水平,最后使学生受益。

4实践成果与应用

通过多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铸造工艺学》课程一直是省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并先后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近五年编写专业教材及工具书10余部;完成国家、省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通过多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仅仅是这几年,就有超过40名学生参与并完成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并且大部分学生根据相关导师的悉心指导顺利的完成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在科研论文中学生也发表过超过20篇以上,多名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在全国“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二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华为杯”首届新材料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内外本专业大学生著名大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而是相当复杂以及综合的过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完成。作为高等教育院校,是培养过程中关键、不可或缺的一环,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融合,而且对于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软环境,即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建设优良的培养制度。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1.1集成自动控制

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保留原有的信息技术,然后加以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机械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加完善。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和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糅合起来,不仅使得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得到了加强,还将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计算机技术是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集成自动美国控制系统得到了多方面工程制造的认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同时,集成自动控制系统也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下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1.2柔性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不能够保持原有的自动化成分,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发与创造。而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新发展的一项自动技术,它不仅包含了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性,能够自动化生产,还能够在生产中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中,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化机械生产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设备进行结合,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这样的科学生产方式使得机械制造不断进步。

1.3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所谓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在人工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对机械工程中的任意一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让机器变得人性化,让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时能够与人的大脑相类似,能够收集数据和采集信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工作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更易控制,还节省了人力,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科技技术会比现在更加发达,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也都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工程,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动控制工程不断的更新发展,机械工程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变得越来越科技化,才能呢个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在自动控制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机械工程的应用中将实现先进的网络化发展,并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渗入到各个行业中。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的可持续性,无论多啊么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该更注重环保和节约。在生产自动化控制装置时,应该以环保为首要考虑,节约能源,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生产中最有力的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柔性化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给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机械工程,对我国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设计体系

通过钢铁企业调研、专家座谈和毕业生调查等方法,确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确定各个岗位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然后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为行动领域,按照教育教学方法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再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课程。

(二)多方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时,与中冶赛迪、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专家、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沟通、协商,共同确立改革方案。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调研资料的整理、课程理论基础的搜集论证,以及协调校内外教师的工作。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并指导校内教师,确保课程设计体系的准确性。校外教师有选择地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提供相关的实践案例。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坚持行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多元化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任务驱动,重点培养实践能力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学习情境,在各种学习情境下分解具体任务。如加热炉课程设计,其典型任务是熟练掌握加热工艺要求,并对加热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根据该典型任务确定加热炉设计的下分任务,包括燃料燃烧计算、炉子的热工制度(包括炉温制度、供热制度、炉压制度及钢种的加热工艺制度)和炉膛主要尺寸的确定、炉膛热交换和金属加热时间计算、炉体结构及烟囱等辅助设备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只需进行下分任务的设计即可。

(四)坚持行动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一方面通过一个个下分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每一个下分任务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加热工艺制度制订的方法,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逐步建构较为完整的加热炉作业区工艺和设备情况,明确加热岗位的任务和职责,初步形成职业习惯,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加热岗位工作。另一方面,该课程设计结合操炉工考试相关的内容,引入行业标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基于“工作过程”法的设计思路

(一)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在职业能力和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它既是课程教学的龙头,又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论证。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笔者根据分析论证,确定其课程目标为:(1)能力目标。学会制订加热工艺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能正确进行炉膛尺寸设计,熟练掌握不同钢种的加热要求。(2)知识目标。熟悉加热制度制订的依据,掌握炉型特点和结构设计的要求;熟练掌握加热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掌握不同加热缺陷的特点和判断。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同样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通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热炉初步设计(包括燃料燃烧计算、炉子的热工制度和炉膛主要尺寸的确定、炉膛热交换和金属加热时间计算、炉体结构及烟囱等辅助设备的设计),要求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为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三)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教学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加热炉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明确该课程与专业、职业的关系,确定该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次,进行学习情境和任务的设计,即确定教学内容。如在确定加热温度的过程中既考虑避免出现过热过烧,还要考虑Si、Mn等合金元素的影响及加热目的,从而进行综合确定。最后,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聘请赛迪工业炉和重钢集团的专家进行现场数据对比分析,确定设计与现场生产的差距,从而确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设计的不断完善。

(四)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仍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从入炉到出炉采用流程化作业,根据工艺的各个环节,将每一段的温度、速度和炉压确定有机结合起来,制订适合生产现场的工艺制度。在考核方面进行多元化考核,在结束设计后,学生采用答辩的方式将自己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工艺规程进行有效整合,老师结合学生的答辩提出问题,最后送行业专家评阅,从而实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工作过程”法的实践效果

2012年下半年开始用基于“工作过程”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进行改革,将现场数据采集和课堂工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采用平时观察、访谈等方式分析了该方法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法,将现场的工艺设计搬到课程设计里面,利用课程设计完成现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利用课程设计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法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将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提供了便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从生产实际出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以前的不问所以然的埋头计算变成了分析工艺参数和处理现场问题的参与者,从而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法的课程设计改变了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一种基于工艺流程的,以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该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环节的工艺设计实现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构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职业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很多学生尤其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时,认为它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以后工作也用不到,于是就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所谓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讲好绪论课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控制工程基础》的重要性。控制论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科学方法论之一。控制论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它提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控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体现为工程控制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工程领域中无不涉及控制,可见工程控制论的学习有多么重要,只有掌握了控制论的精髓,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专业知识。接着,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来展现控制论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控制论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图片、视频展现控制论的应用实例,从瓦特的蒸汽机、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动火炮,到当今社会的载人飞船、探月工程、气象预报,等等。总之,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从整体角度、以动力学的观点去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知道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住课程主线,避免知识零散

《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不仅理论体系庞杂,涉及知识面广,而且数学推导和计算烦琐无比,教师很难在规定的40学时内进行系统全面的讲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教学效果———高分,往往有些急功近利。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主线贯通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课程内容始终做到整体把握和条理清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入学习,既“进得去”,又“出得来”,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控制工程基础》看似庞杂,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一个对象、三大内容展开的,即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的学习内容可概括为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性能分析和系统的校正三个方面。其中,系统分析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基础工具,而系统校正则是在性能分析的基础之上如何改善系统的性能,它和工程应用密不可分,是系统分析的终结所在。在系统的分析中,主要方法有时域法、频域法和以此为基础的图示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系统。课程主要内容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每个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中的第一至六章。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特将此框架图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课程的基本结构始终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课程主线,做到前钩后连、融会贯通,从而避免知识点的零散和学习的盲目性。

三、活用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学校对机械类专业的基本定位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钻研《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课堂上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探究式教学。

授课教师通过引入特定情境,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通过制定方案或设计实验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到答案、得出结论并探讨此过程中的感想和交流经验。教师应立足于实际问题,并提供有用信息,学生就这个问题来发散思维,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或改进原有方法等。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于同学们的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建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观念,在这个完整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探究讨论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时也熟练和巩固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应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看到教室外武黄高速上奔跑的汽车时,提出问题,如驾驶人员如何能做到准确、快速地按照预想的行车状态在高速路道上行驶?这样的提问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学生平时身后主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自主寻求答案或分析问题。

2.讨论式教学。

授课教师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知识点或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最后就这些问题发表本组得到的结论或阐明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及时鼓励那些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同时对于有些性格腼腆不善表达的学生要给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每当学习到新的知识点时,授课教师先要与学生共同复习旧的知识点,并比较总结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多次强调,如此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和对重点的理解,在建立完整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对新知识点也会有基本的了解。

3.对比式教学。

比如,在讲解时域分析时,与根轨迹分析法进行比较;讲传递函数性质时,比较比例环节和惯性环节的不同;讲动态系统传递函数推导时,将几个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对比。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这对建立完整专业知识的体系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以上所述,是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工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教训。通过以上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缓解了其学习的畏难情绪,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1强化施工组织与责任感,严格进度管理保障工期

(1)建立项目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施工单位应按照项目管理原则选择适合的项目管理模式,任用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意识好、拥有项目施工管理经验的人担当项目经理,再组建胜任施工管理的团队;在项目部设立专门的进度管理部门,并由符合进度管理资格的人员负责进度管理。

(2)完善工程进度管理制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应结合进度管理的特点,以全方位进度控制为原则,制定完善的进度管理制度;同时,为了保证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进度目标责任制,将进度管理责任落到实处;配合奖惩制度,激发进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明确进度管理思想,增强进度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施工管理思想,明确进度控制意识,在施工管理中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调动和配置人、财、物资源,使进度管理步入正确的轨道。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施工管理的要求,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工作水平与业务素质,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其责任感,促使施工高效、顺利开展,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2优化完善技术手段,规范进度控制措施

(1)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是为了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科学配置时间、空间、资源和强度,达到优化进度计划,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实现目标计划。但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仅以节点控制,实施情况尚不理想,应采用适宜的手段提高计划编制的效果。通用项目管理软件就是这样的工具,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可以约定统一项目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和层次要求,按照软件编制方法将复杂的工序和作业关系整理优化,确立进度计划。但施工过程中可变性和多变性因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优选,同时编制的基础是施工组织设计,而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要经过认真论证。

(2)加强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

应安排专人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每周或间隔数日)更新软件的实际进度,通过分析进度差异,调整进度计划,如发现关键线路进展较慢,就应加大关键作业资源投入或通过其他技术措施达到加快作业进度、完成进度计划的目的。

(3)加强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提高进度管理的科学性。具体措施有:认真对待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推广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技术水平,为进度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重视施工合同管理,降低外部违约风险

(1)施工合同应明确施工期限

施工合同是明确各方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通过合同明确施工期限是进行工期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合同工期与工程造价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换言之过低的工程造价要达到快的施工进度是不现实的,否则如前所述工程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因此招投标时各方就应注意这一点。合同中还应明确工程款支付与进度控制的关系以及合同工期顺延的许可和顺延条件,并明确各方责任。

(2)施工合同应明确违约责任和建立奖罚机制

合同中明确了违约责任,就可使合同各方审慎对待工期拖延、变更等问题,同时正确利用经济杠杆约束工期,应摒弃只罚不奖的做法,由于违约金上限不能超过合同总价的5%,使施工单位更愿意接受工期拖延而受罚的结果,这不利于工期控制。

(3)对由于天气恶劣、地质灾害等可能造成工期拖延

应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启动预案,可减少因意外而产生的无措损失,更可加快施工恢复的进度。

二结语

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尺度。施工进度控制既需要有效的管理手段,也要有高超的技术措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工期控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但在许多工程中所采取的“赶工”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根源在于忽略了进度控制的科学性和内在规律。因此探讨和分析工期控制问题有助于提高进度控制水平,降低进度控制风险。

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基于上述认识,并根据上节阐述的控制工程造价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本着“经济适用、系统合理、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的综合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满足环保要求,力求使全厂热效率、供电煤耗、厂用电率、水耗、污染物排放、各类环保设施的选型、电厂定员、发电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低于国内同类机组平均水平。全力参与设计院的设计方案选择,对于各工艺系统的重大方案坚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力求方案具有较好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通过优化总平面布置、工艺系统布置和建筑结构形式等措施降低一次性投资费用;通过工艺方案优化和设备选型综合分析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因素达到系统效率高,整个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大力推行要求精细化设计,从源头控制工程量;合理控制建设标准;提高功效,缩短设计工期,为保证项目按时或提前投产创造条件。

2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2.1以合理降低一次性投资为目的的设计方案优化在设计院做方案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老成多年的运行经验,根据工艺专业优化的卸储运煤系统、主厂房、配电装置、循环水设施四大模块进行了初步优化组合和筛选,最终提出了多个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我们选择了总平面方案新建设施占地节约13.14hm2,新征地减少2.39hm2,投资节省52521.45万的方案为第一方案,为优化厂区规划,节省项目投资,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并为加快后续设计、快速展开施工作业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厂采用上海电气集团的塔式炉,针对塔式炉占地面积小、单柱荷载高的特点,就锅炉基础地基处理采用天然地基和桩基两种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分别进行论述,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得出了塔式炉基础地基处理方案,推荐采用Φ1000人工挖孔、扩孔灌注桩,并进行桩端后注浆处理的方案,目前效果很好。

2.2以实现全寿命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工艺方案比选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是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价以作出决策和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也是目前和未来国际建设业市场较为流行的一种以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兼顾建设者和运营者的利益为目标的决策与控制方法。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就是建设项目从构思到拆除的全寿命过程,主要可以分为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建造阶段(包括设计和施工阶段)、项目使用和维护阶段、项目拆除阶段。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基于全社会的角度,在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公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一种贯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它既可以被看作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或一种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也可作为计算工程项目整个寿命期的所有成本(直接、间接、社会和环境成本等)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依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做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有着其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它研究的是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阶段,以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为目标。管理的范围囊括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其次,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有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管理两大核心内容,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为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决策依据,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具。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阶段对寿命周期成本动态的严格加以控制以达到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目标。通过机组热经济性指标优化、冷端优化、煤场型式、容量、设备选择、取水方案比选、四大管道设计优化、除渣方案选择、全厂空压机集中布置、水处理系统优化、厂用电接线方案和电压选择、给水泵选型。

2.3加强设计核算,推行精细化设计为了适应电力市场的新变化,满足业主对发电项目“高质量、高速度、低造价”的要求,我院适时地启动并推行了精细化设计方法。我院开展精细化设计活动的目标是多创精品,增加优质工程的数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增收节支,提高业主的投资回报率;通过开展精细化设计活动全面提升我院勘察设计的竞争力。针对本项目,我院开展精细化设计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计划与措施的拟定、设计方案优化与评审、技术创新要求、强化设计计算与审核、设备选型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全厂技术经济指标控制、设计软件的使用、创新服务要求、客户信息反馈与总结等方面。在精细化设计别强调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对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基础工程、框架结构、楼地面等和安装工程中的高低压管道、保温油漆、钢结构等影响投资较大的主体工程量要加强计算与校核工作,以满足工艺要求为前提留有适当的安全系数。要杜绝浪费现象。技经人员应正确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定额取定原则,在计算中正确计取各项费用和调整系数,力图真实地反映各专业设计方案优化的经济成果,强调技术与经济一体的观念。在精细化设计中,设备购置费也是投资控制的重点之一。设计人员在选择设备生产能力和控制方式时要坚持性能和价格并重的原则,不可偏废,不适当的容量裕度和备用都将造成费用的浪费。

上一篇: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防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