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联合藿香正气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9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8 07:16:24

西咪替丁联合藿香正气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9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秋季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9例作为治疗组,给予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同时选取同时期的腹泻患儿50例,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4%)高于对照组(80.0%),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疗程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止泻时间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西咪替丁;藿香正气散;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指发病年龄在6个月与3岁之间,在每年的10月份与11月份发生的病症。大多数腹泻患儿都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发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及粪-口传播。一般来说,小儿秋季腹泻起病急,还会伴发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症状,但是,患儿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起病初期,患儿首先会出现呕吐,然后再出现腹泻。该病症会导致患儿体内出现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现象,如果患儿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等[1]。本文选取秋季腹泻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给予69例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19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57例,患儿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最大的为3岁。临床诊断中给予全部患儿大便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患儿均为轮状病毒肠炎,并且临床表现中,患儿每天的腹泻次数在4次以上,观察患儿的大便性状,大多数呈现为蛋花样或者水样,但是,肉眼没有看见患儿大便中有脓血;并且给予患儿常规大便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大便中没有存在白细胞或者红细胞,没有一例患儿大便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度脱水、体重下降、呕吐、发热、拒奶等。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例数为50,治疗组患儿例数为69。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大便培养结果等),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讲两组患儿用于临床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同时,还给予两组患儿饮食调整,使患儿在治疗期间保持正确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2]。

对照组患儿在采取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西咪替丁治疗,每天服用的剂量为20mg/kg。

治疗组结合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西咪替丁服用剂量同对照组;藿香正气散的主要药物成分为:厚朴、藿香、茯苓、半夏、白术,上述成分剂量相等,均为6克;另外还有白芷、大腹皮、苏叶、大枣、桔梗,这些成分的剂量均为4克;还加上3克甘草。针对患儿的症状不同,上述药物成分及剂量会相应的有所增减,如果患儿出现严重呕吐症状,在上述药方中加入3克的竹茹及砂仁;如果患儿出现严重积滞,在上述药方中加入6克的炒麦芽及焦山楂;如果患儿脾虚,在上述药方中加入剂量为6克的淮山及去黄连。藿香正气散的使用方法为:用水将上述药物成分煎煮服用,每日服用1剂,分开早晚两次服用。

连续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变化决定治疗疗程;对两组患儿的总疗程时间、止泻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3]。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72小时的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均消失,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72小时的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并且患儿的大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呈现好转趋势。③无效:经过72小时的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大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没有出现好转,甚至还呈现恶化的趋势[3]。其中,有效与显效均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儿的总疗程时间及止泻时间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儿的总疗程平均时间及平均止泻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取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采取西咪替丁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0%,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采用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效果优于仅使用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

2.3 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治疗,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大多是因为患儿体内感染轮状病毒导致的,该病毒属于RNA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及粪-口传播,该病通常呈现流行性,每年的发病高峰期为秋冬季,多发于年龄在6个月与3岁的小儿之间,该病有1-3天的潜伏期,小儿一旦患上该病,其大便会呈现“三多”的特点,即大便水分多、量多、次数多,并且,大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中还会伴有胃肠外表现,如:发热、呕吐等,临床上,该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给予患儿轮状病毒疫苗口服治疗。患儿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于同类型的病毒感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关于异型病毒,只能起到部分保护作用。由于小儿没有具备完善的体液免疫系统,再加上小儿肠道中的sⅠgA含量不高,因此,很容易反复感染病毒,导致发生腹泻。轮状病毒在患儿体内,会对患儿小肠绒毛上的上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最终坏死,上皮细胞坏死后,会损害小儿的小肠吸收功能。所以,腹泻患儿临床上经常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不良症状。而临床治疗中,通常为针对上述不良症状的防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脱水防治,同时还给予患儿类似于抗病毒的对症治疗[4]。

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在患儿体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2受体,使患儿肠道内的炎性介质(如组胺)的释放受到抑制,从而使患儿肠道黏膜炎性水肿症状减轻,促进吸收肠液,修复受损肠道黏膜,从而减少患儿大便中的水分,最终达到止泻的效果[5]。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因为患儿受到外界侵邪、伤于饮食,再加上脾胃虚弱导致发病的;中医认为小儿秋季腹泻的根本病因是脾虚湿盛及湿邪困脾。藿香正气散则具有行气和中、芳香化湿及驱风散寒的重要作用;该药方中含有藿香,藿香具有理气和中及芳香辟哕的作用;另外,该药方中的桔梗、白芷、苏叶则具有散寒邪利胸膈的作用;甘草、白术、云苓则具备和中健脾祛湿的作用;半夏、陈皮具有化痰利气的功效;综合整个药方来看,藿香正气散具有清肠燥湿止泻的重要作用[5]。

本文中,给予治疗组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止泻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而且患儿经治疗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仅仅使用西咪替丁治疗的对照组,充分说明给予秋季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松霞.蒙脱石散灌肠佐治婴儿秋季腹泻60例的观察与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8):146-147.

[2] 李莉,戴明红,刘丽.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10,6(6):643-644.

[3] 沙向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 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38(9):57-58.

[4] 曹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J].临床儿科杂志,2009,5(49):13-14.

[5] 王永,谢晓飞,刘永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2):43-44.

上一篇: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65例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