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才计划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8 06:31:30

政府人才计划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作用

摘要: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实施20年来已资助1420位青年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支持人才发展,构筑上海市人才高地,本文对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受启明星计划资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迅速,并显现长期效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反馈、资助限制和资助力度等不足,提出了减少限制、完善评选程序和加大资助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政府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知识的载体,高科技是知识的内核,具备处理高科技信息能力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应用者和传播者,其规模和素质也就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由于长期以来人才结构失衡,目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高层次科研岗位和进行创新研究工作的各类人才十分紧缺。从科技人才的总量来看,我国已与世界科技大国相当,但是我国科技人才的相对数量偏少。上海作为我国最具经济实力的城市之一,在政府资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析其成效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发展情境下的青年人才成长规律。

1991年5月4日,上海市科委在全国率先推出“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以下简称“启明星计划”),致力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科技专家。近年来,上海市已逐步建立起由“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顶尖人才支持计划、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博士后基金等构成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这几项政府人才计划层层推进,打破了地域、部门、学科的界限,不拘一格,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层次的科技人才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机遇,形成了上海市为构筑人才高地而实施的“跨世纪科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

1 启明星计划现状

“启明星计划”是上海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启动、开发科技新星,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以项目扶持的方式,为青年科技人员起步、领衔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提供经费资助。通过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

根据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委每年从科技发展基金中划出专项经费,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以项目连续资助的方式,通过科研实践,促使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申请者应有良好的科研支撑环境,有精力、时间和必要的实验条件来从事项目的研究工作,提出的项目应符合上海市科技发展的方向,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总体水平,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等特点

1.1 资助对象

启明星计划主要面向在沪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科研人才的选拔。具体分为两类:启明星计划(A类),主要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启明星计划(B类)面向在沪企业(包括转制的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员,非中央直属、非市属企业的申请者须经所在区(县)科委审核申报。

此外还有“启明星跟踪计划”,针对取得较好成果并有发展前景的启明星计划完成者实施。在资助期结束后3年内,经个人申请,专家推荐,市科委组织专家审定后,确定计划跟踪的人员。

启明星计划在最初实施的几年里,由于政府对实施效果很难准确预测和把握,加上经费有限,因此,资助的人才数量较少,一般为30~40名。从1993年起,开始对优秀启明星进行跟踪培养。进入21世纪后,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愈加激烈,上海市加大了对启明星计划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了选拔和资助政策。

根据上海市科委提供的数据,启明星计划自1991年实施以来,资助人数逐步递增,由最初的36人增加到2010年的134人,整整增加了四倍。资助计划的稳步提升,表明上海市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发展,而且随着资助力度加大,能够获得资助的科技工作者越来越多,资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投身科技工作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2 评选周期及办法

启明星计划每年受理一次,定期启明星计划申报指南。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按启明星计划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内容对入选的申请者及其项目进行评议。评审专家由学术威望高、造诣深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专家组成,其中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占80%以上。市科委将初审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经异议调查处理后,正式公布列入启明星计划的人员名单,并发给证书,市科委与其依托单位签订启明星计划合同。

1.3 管理与考核办法

对启明星计划人员(含申请跟踪人员)按学科进行集中考评,被资助者应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决算表等资料,依托单位应对其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科研成果、职业道德等方面情况提出综合评价意见,报送市科委验收。考评以学术活动方式进行,并提出列入启明星跟踪计划的人员建议名单。

1.4 实施效果

启明星计划实施10年,上海市科委已经累计投入专向资金4 629万,共资助466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有31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利。通过资金资助和其他方面的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独立科研、肩挑科研重担的时间大大提前。受资助者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共计7 529篇,其中在科学引文SCI杂志上发表了4656篇(2篇发表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在工程科技引文EI杂志上发表了2 805篇,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ISTP上发表68篇。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有52人;承担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或重大项目的有105人;参与或负责国际合作项目的有15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4-2000年)的有31人;入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的有14人;获得历届上海科技精英称号的有5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有11人;人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有2人(上海有5人,其中启明星2人);担任大学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以上职务的有110人(约占启明星总数的1/3)。

启明星计划的入选者均在各自的科研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有的成为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一级子课题的负责人,有的成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或重点实验室、高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两个人才计划自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批的科技精英,促进了上海市科研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启明星中还涌现出了一批“科学明星”,成为广大青年学者仿效学习的榜样。如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在启明星计划的资助下,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成为全国免疫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同济大学的孙立军是我国道路工程专业的第一位博士,他与同事的研究成果被全面收人交通部规范,深受同内外同行的瞩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启明星计划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辐射效应和广泛的社会效应。大量思维活跃、基础研究功底扎实、科研热情饱满的青年科技佼佼者不断地加入到计划中,形成了许多高效出众的科研团队,为上海市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启明星计划实施作用

到2011年,上海启明星计划已经实施了20年。为了分析启明星计划实施效果及其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作用,我们对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受资助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启明星计划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调查内容分四部分:①基本信息,包括已获得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层次、科研职位等;②获得科研奖励情况,包括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奖励;③学术成果与研究项目情况,包括各类论文、项目、专利、社会服务等的情况;第四部分是对启明星项目的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1991-2010年共计20年的启明星计划全体受资助者(以下简称“启明星”)共计1420人。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启明星获得者共发放1364份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917份,问卷回收率达到67.23%,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可用来推测总体情况。

表1列出了A、B类启明星回复问卷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于A类启明星,早期启明星问卷回复比例相对较少,2005年以后回复的比例数较大;而B类启明星各年的回复率相对平稳一些。

从对A、B类启明星的资助比例来看,自2005年以来,上海市科委加大了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B类启明星)的关注度,特别是针对B类启明星资助计划,扩大了资助范围。这充分说明,科技事业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事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又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2.1 受资助者成长迅速

启明星计划受资助者是从全市青年科技工作者中选的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启明星计划资助使其更快地成长,从而带动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成长。采用等距抽样方法对启明星和非启明星获得者晋升教授的年龄抽取样本,并进行对比分析。抽取50名启明星作为样本,同时,抽取上海高校50名非启明星教授作为对比样本,分别计算出两个群体被评为教授的平均年龄。对比发现,启明星获得者比非启明星获得者晋升教授普遍要早5~6年的时间。

随着受资助年限的增长,教授在整个启明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受资助后的5年内,教授在启明星受资助者中占比不足1/4,随着资助的年份的增长,在受资助10年后,受资助者基本上都已晋升了教授。

将样本中所有教授在A类启明星总数所占比例与上海市高校所有专任教师中的教授比例进行了对比。其中,上海市高校教授比例采用2003~2009年教授数在当年所占比例的平均值。通过对比可以明显发现,A类启明星中教授比例数达到57%,而上海市教授比例数约为15%,启明星中教授比例远远高于上海市高校教授比例数,前者约为后者的4倍。

对于评为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同样抽取上海高校50名非启明星博导作为对比样本。通过计算两个群体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对比发现,前者的平均年龄约小5~6岁。可见,启明星计划对受资助者个人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与同年龄段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相比,启明星受资助者成就较大。

启明星士生导师的比重是非常高的(见表2),受资助年限为10~15年的启明星士生导师的比例高达90%以上,即使是在受资助年限为5~10年的A类启明星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也接近65%。

对启明星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与上海市属普通一本院校士生导师比例进行对比。上海市属普通一本院校士生导师的比例数约为15%,而在回收到的样本中,启明星博士生导师比例达到51%,超过上海市市属普通一本院校这一比例的3倍。启明星获得者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在国家重大工程和活动中发挥作用

20年来,已受资助的1 420名启明星,在国家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受资助的启明星中,很多启明星获得者将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卫星发射、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例如,张文军建立了一套高效抗干扰无线图传系统,应用于神六返回舱搜救中;王建宇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空间激光遥感仪器――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该仪器在轨一年多的数据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获得了月球两极的三维地形,他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进行环境一号卫星主载荷红外相机的研制;归琳承担了神舟八号载人航天着陆场搜救通信指挥系统的研制任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任涛、马昕等担任VIP医疗保障;陈江平将公交车抑菌空调系统示范应用到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中;谢少荣作为技术组长,承担了世博局和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局委托的世博园区水域安保的“多功能扫测艇”建造任务;李国强为世博场馆建设的抗震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刘滨谊主持完成了世博会景观总体规划;王亚宜承担了世博园区景观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于俊荣承担了世博会专用纺织材料――高强纤维绳索研制任务,成功研制出“又细又强”的高强纤维绳索,将其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小球矩阵”的悬挂绳索;卜智勇主持开发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被上海世博安保军队联合指挥部采用;乔主持2010上海世博食品安全现场电子化监管、食品安全溯源、温度实时监控等支撑系统的研发及推广,这一应用转变了传统监管方式,延伸了监管手臂;由雷霆牵头开发的DS社会应急服务系统在上海世博会运营指挥中心、上海市公安局、世博消防指挥中心、浦东世博前沿中心、世博安保前沿指挥所、世博水上指挥中心、上海医疗急救移动定位等系统中都得到了应用,为上海世博会的平安运行提供了保障;李慧开发的水利工程防护涂层材料在三峡船闸试用成功,并将在三峡及其他水利工程推广。

启明星受资助者在国家工程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使科技成果深入转化,解决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科技难题。通过承担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充分转化为社会效益,完成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

2.3 启明星计划显现长期科技效益

启明星计划对受资助者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受资助的三年间,它给资助者带来效益是长远的。对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A类启明星,本文主要从发表论著、主持项目等方面评论;对于企业的B类启明星,主要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科研工作带来的效益或者产生的利润角度来评论。

2.3.1 发表论著 项目组统计了A类启明星受资助以来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期刊论文数,图1显示了A类启明星获得者的人年均期刊论文数。随着受资助年限的增加,发表的人年均论文数基本呈递增趋势,人年均期刊论文数从受资助第一年约3篇/人・年,增加到受资助20年后的8篇/人・年。项目组还进一步统计了受工程索引的A类启明星论文(见图2)。发表EI论文的人年均数,由受资助第一年的约1篇/人・年,最多时增长至约2篇/人・年。启明星发表的EI论文数随着受资助年限而增长,但增长缓慢。另外,A类启明星著作(不含教材)的人年均数约在0.07~0.3部/人・年,如果扣除刚刚受资助1年的启明星,可以认为随着受资助年限的增长,启明星发表的著作数呈递增趋势。上,还是从主持的项目金额方面,A类启明星几乎囊括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重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而B类启明星数量很少;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中,回收样本中A、B类启明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都偏少,无明显差距。在主持项目的人均数来看,A类启明星主持的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部级项目数分别为人均4.86、3.43和206项,均高于B类启明星。从2005~2010年A、B类启明星主持项目的人年均金额情况来看,两类启明星在主持项目的人年均金额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横向项目的人均金额约为30万元,纵向项目的人均金额约为100万元。其中,某些年份项目人均金额波动较大,是由于个别启明星受资助者承担的项目比较多,或者承担的项目金额较大,因此使得人年均金额变化较大。但是,如果从启明星1991~2010年主持项目的人年均额趋势来看,A类启明星主持的横向、纵向以及部级项目的人年均金额还是要高于B类启明星。

2.3.3 申请专利 自2005年扩大资助范围,增加了对企业类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资助后,B类启明星在专利申请、授权方面都要优于A类启明星。无论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还是发明专利申请的人年均值来看,A类启明星的指标都要小于B类启明星。

2.3.4 人才培养 启明星计划的长期科技效益不仅体现在科研论文上,还体现在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除前文提到的推动启明星更快地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外,还带动了上海市学科发展的方向。在回收到的917分调查问卷样本中,有重点学科带头人65人,硕士点学科带头人81人,博士点学科带头人137人,他们为上海市学科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3 启明星计划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启明星计划20周年之际,既要看到20年来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启明星计划资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项目建议”部分,发现了启明星计划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3.1 申请条件限制

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启明星计划资助对象是刚刚起步的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但目前的申请条件中,职称条件限制了比较优秀但职称较低的人才。另外,目前启明星资助计划的申报实行单位限项申报,如果有多项比较好的课题在同一单位中进行遴选,同时申报成功的机会较小。3。2专家意见不能全面反馈

目前在启明星项目申请过程中,申请的项目无论是否获批,申请人只能获得很少或者无法了解评审专家对项目的评价及建议。评审专家的意见,对申请人工作改进是很有益处的。而目前启明星项目申请的基本程序是,如果项目不获批,申请人就得不到任何消息;即使项目获批,申请人也仅能得到获批的消息及提交计划任务书等文件。专家意见缺少反馈的程序就减少了申请者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3.3 资助力度和时限不足

科技工作者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生活压力较大,难以安心做科研。启明星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需要适当加大。

启明星计划的完成年限为2年,但目前很多高级别刊物的周期较长,资助年限太短会导致硬性考核指标(如、专利申请)完成质量不高。另外,对工程应用类项目来说,典型的重大工程建设周期一般为5年,施工周期为3年,2年的时限内无法完成。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年限若能延长,将更有利于课题产出成果,尤其是一些探索性的课题。

4 启明星计划的改进建议

4.1 减少申请条件限制

一方面,应放宽职称限制。启明星计划资助对象是刚刚起步的、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因此应以科技发展潜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科技人才建议适当降低职称的申请限制。另一方面,应减少数量限制。在实行单位限项申报的同时,增加专家推荐等机制,使优秀的课题能够有更多机会脱颖而出。另外,申请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创建更多科研平台。例如,增加团队项目,以某些研究方向为主线,组织一些中青年科研团队联合申报项目等。

4.2 完善评选程序

首先,对项目的评审模式进行创新,使评审过程更公平和透明。例如,采用“双盲法”,即在评审前实行多次抽签来确定申请者的分组、排序和评审者的分组、合成,申请者实行代码制代替实名制,评审者只按申请者代码进行评判计分,对评审者同样用抽签来确定。申请者被隐去了姓名,事先不知道自己的代码和分组;评审者事先不知道自己在哪一组,也不了解申请者的分组情况、抽签顺序,这样就加大了评审者、申请者对应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评审前的所有“活动”都无法实施,更能体现评选过程的公平性。

其次,不受单位限制,鼓励自由申请。对于申请的数量不实行单位限项,择优立项。并且,建议单位结合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例如,项目执行较好或者发展优秀的科研人才,可以获得申报学科带头人计划的资格。

最后,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及时反馈,帮助申请者科研进步。评审意见的反馈机制可以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模式,将评审专家意见反馈给申请人,以使申请人在收到评审结果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

4.3 增加资助力度和延长时限

一方面,应增加启明星计划的资助资金。目前启明星的资助资金为10万元,相对偏少。对于挑选出来的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目前的资助力度只能稍稍实践研究想法,无法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可能也无法以此为契机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的课题研究。随着物价上涨和科研仪器、材料成本的增加,科研成本逐年增加,课题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原料。因此,建议增大资助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以使杰出的青年人才能专心科研,进行原创性理论研究或取得重大应用成果,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年轻科研学者投身研究。另一方面,应延长启明星计划的资助时限。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部分项目的执行时间均已延长1年,建议延长启明星计划的执行时间,如延长至3年或者4年。

在启明星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保障项目进度顺利实施,建议实施季度进度情况汇报,保障项目进度,实时关注项目发展,及时辅助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

同时,应全方位评价项目成果。除了科研论文等成果外,还应注重专业特点和行业转化等方面的成果。建立以科技转化为最终目标的资助理念,实现资助计划与产业的衔接,推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联合。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带头示范作用,实现科研成果的产学研一体化。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已实施20年。受启明星计划资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迅速,在晋升教授、受聘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方面平均提前5~6年,等方面稳中有增。为青年学者成长奠定基础的同时,启明星计划也为科技工作带来更多的长期社会效益。本文对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反馈、资助限制多和资助力度弱等不足,进而提出了减少申请条件限制、完善评选程序和增加资助力度与延长时限等建议,希望推动启明星计划的改进与发展,使其为上海市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