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尝试

时间:2022-10-08 06:28:03

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尝试

【摘 要】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化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有关化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

【关键词】初中 化学课堂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11-02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说明,如果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即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化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有关化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得到增强。在这样的课堂里,化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结合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化学的学习当然也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笔者从自己和身边其他老师的成功课例出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化学教学的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溶液酸碱度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如果选用学生生活中不熟悉的药品,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这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生活中常见的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值。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不仅学会了测定的方法,还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又如在学氧化碳性质时,我直接用买来的雪碧进行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实验后学生欢呼“雪碧里真有二氧化碳”。再如在研究蛋白质的性质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清和头发做实验材料,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成功的尝试告诉我们:化学教学需要“生活化”的素材。

二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再现等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钢铁锈蚀条件时,我展示了生锈的铁钉、小刀,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利用火箭发射的视频导入,学生感受着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为人类学会使用火而自豪,学生热情高涨。

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捕捉学生身边的问题作为情境,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我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很多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铁丝生锈等等,蜡烛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蜡油,它的质量显然比原来蜡烛的质量小,而铁丝生锈后体积膨胀,铁锈的质量也比原来的铁的质量大。那么,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或者是没有变呢?”蜡烛燃烧、铁丝生锈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对变化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也是有生活体验的,从这里引入很自然,同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一个比原来的小,一个比原来的大,引发认知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营造和谐、自主探究的生活化课堂,是学生增加体验、发展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比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水不能燃烧,汽油能燃烧;纸张能燃烧,但不点燃不会燃烧;有时油锅起火,我们立即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根据以上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你能想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进一步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方案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学生自主地构建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的发展。

四 设计“生活化”反馈练习

化学源自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知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实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也符合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比如学习了蛋白质的性质后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什么吗?”学习了碳酸盐的性质后设计题目:家里热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什么来除去?并请你动手试一试。又如学习了《结晶》的章节后编写练习: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再如学习了钢铁的冶炼后,练习计算:在炼钢过程中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对产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现抽取6克钢样,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最终收集到0.11克二氧化碳,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样品含碳量是否已达到钢的要求。设计这些“生活化”的自主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五 创建“生活化”第二课堂

“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可以是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中进行,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在餐厅里节约水和粮食;在整个校园里垃圾分类入垃圾桶,这正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又如在进行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并提出有关的建议。学生以6人为一组进行调查并书写一份报告,张贴于教室学习栏中,组间相互观摩学习。另外,还可以采用如辩论赛、魔术、猜谜竞赛,小制作比赛进行灵活的生活化活动。比如开展“塑料的利与弊”、“氧气的功与过”等的辩论赛;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表演“水火相溶”、“魔棒点灯”等魔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猜谜竞赛和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比赛,如比一比,谁做的叶脉书签好,谁做的汽水好喝等等。通过此类生活化的活动,创建“生活化”的第二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等。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化学无时无刻不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

上一篇:卢塞恩走笔 下一篇:国货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