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重起居 病后存体力

时间:2022-10-08 05:50:12

流感是人们常常遇见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要想远离流感,首先要了解流感。中医称本病为“时行感冒”,认为是由感受四季时邪疫毒,自口鼻、皮毛入侵人体而发病。

“流感”在近百年的疾病史中,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如何才能远离流感?笔者在多年与流感面对面的较量过程中发现,其实远离流感不是梦。

预防:顺应四时 起居得当

流感来势凶猛,而且治疗流感病毒尚无特效药,要战胜疾病,一定要把关口前移到“未病之时”,在预防上做足功夫。

顺应四时,注意起居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季节交替之际,适当增减衣服:如春季天气虽然渐暖,但不应过早脱衣,以防非时之寒;秋季天气渐凉,但不能过早、过多地增衣,以防非时之热。所谓“春捂秋冻”,让身体逐渐适应四时更替。

令居室内寒温适当:室内外温度变化较大时,应注意生活起居。例如,夏天不要过食饮冷,不宜当风而卧,室内适宜温度为23~28摄氏度,适宜相对湿度为30%~60%。在此范围内95%以上的人会感到舒适。在空调室内,室温为19~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50%时,人感到最舒适。冬天室内温度不要过热,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为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0%~80%时,人体感觉最舒服,同时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暖御寒,耐寒锻炼:老年人阳虚体弱者,最易感受寒邪,引起流感,故应注意保护身体阳气,防御外界寒邪侵袭,特别应注意足部保暖。现代医学认为,足部是血管分布的末梢,皮下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一旦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以致发生感冒。中老年人可以每晚用温热水洗脚,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又因寒邪侵袭人体,常从皮毛而入,故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寒邪侵袭。体质较差者可从春暖时开始耐寒锻炼,以冷水擦鼻、洗脸、漱口,长年坚持不懈;体质较好者从盛夏开始冷水洗浴,范围由小到大,逐渐擦浴全身,并坚持到9月后,然后改为面部冷水洗浴。有条件者也可以练习冬泳。

消毒隔离、避免传染: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一旦发病当及早隔离病人。在流感流行季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等部位。家庭和办公场所经常通风,并进行简单的消毒。

保健:静休存体力 饮水至微汗

起居调摄:流感病人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以静制动”,要注意休息。体力就是免疫力,而不是吃抗生素。

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或者重感;室内温度适中,要保持空气流通;内衣及时换洗,被褥应晾晒,以保持干净、干燥。

饮食宜忌:病人应多饮温开水,使身体保持微汗状态;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发热时宜进食软烂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小米粥、烂面条等,不可进食辛辣、黏滞、油腻之物,如牛肉、羊肉等。

推荐几个食疗方。神仙粥:葱白7段,生姜7片,粳米1把,共熬成粥,加醋半杯服食。此方可用于流感初期辅助治疗。

玉屏风散: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60克,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10克,每日2次。本方功能益气固表止汗,既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也可以用于流行性感冒善后调理。

病后补虚三字诀

大病之后身体亏虚,补虚是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小补、慢补、常补的理念,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补。一是选药要少而精,精方简药,效专力宏。一般选择3~5味中药,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二是小剂量。即每味中药一般用5~30克,不增加脾胃负担,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慢补。临床上,实证宜速战速决,用药宜重宜大;虚证宜缓补慢调,用量宜轻宜小。相对于急性病或因失血脱水等引起的虚脱应急补、大补而言,病后补养可以用药补,也可以选食补。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水到渠成。急补可能引起新的不平衡或诱发疾病。

常补。全国着名老中医岳美中主张“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病后调养要坚持常补,就是在选好正确的调补方案、方法后,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使气血充盈,阴阳平衡,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晁思祥)

上一篇:老人秋季“冻”不得 下一篇:乡间俚语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