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面临危机

时间:2022-10-08 05:44:34

教师职业面临危机

今年的教师节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引发广泛热议。

其实,关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问题,在18年前颁布的《教师法》中就有明确规定。现在又一次提出来,说明这项政策长期以来一直没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否则,重提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没有多少意义。

透过此次公众对教师工资问题的讨论,从中可以发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已经不单单是工资待遇高低的问题,而是社会评价方面的日益多元和对立。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教师职业一直是清贫、辛苦、奉献的代名词,过去只要提及教师待遇问题,几乎都会一边倒地认为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工资低、待遇差,亟待改善和提高。现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实施,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相应的待遇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矛盾和问题没有以前那样突出;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城市学校中教师的工资外收入不断增长,与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家长负担越来越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也使人们都教师职业的感受有了明显变化,许多人开始不太认同教师工资待遇低的说法,认为如果把学校发放的奖金福利、教师个人的补课收入、家长赠送的红包等计算在内,其收入水平早已超过了普通公务员。而让更多人不满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和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的缺失,教师职业的日益功利化、市场化,便得唯利是图、唯钱是谋成为不少教师的价值追求。所有这些,都在颠覆着教师职业的社会认知,使得教师职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圣洁光环黯然失色。

即便如此,完全把板子打到教师身上显然有失公平,因为它不光是教师个体的问题,也是社会的和体制的问题。有了功利的社会和功利的教育,自然会产生功利的教师。当一个社会一切都以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个人价值的大小与成败得失,当我们的教育在应试体制下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教育自身成为了一种特殊商品的时候,单纯指望我们的教师凭借自己的修养和觉悟来洁身自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出污泥而不染,看来已经不太现实。然而,教师职业操守的丧失和社会评价的不断降低,必然成为当下教育所面临的最为深刻的危机。

近年来,每当教师节来临,各种媒体都要展开一次该不该给教师送礼和教师该不该收礼的大讨论,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在为此而纠结。教师节是不是已经变成了又一个送礼节?家长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会不会变成继医患关系之后的又一个社会问题?家长、教师、学校抱着不同的功利目标形成的这样一种利益关联,会不会让整个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信任只能建立在满足各自利益的基础上?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严肃地加以思考。

更令人忧虑的是,当我们的一部分教师享受着教育功利化带来的巨大红利的时候,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却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地坚守着,他们不但没有更多地分享到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反而还要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负面评价和诟病。他们是教师职业两极分化中的一级,从精神的层面上讲,他们是这个职业崇高内涵的真正体现者和守护者;但从物质的层面看,他们又是社会不公现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承受者。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困顿与无奈,往往被教师中的既得利益群体所遮蔽,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注,使得他们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真正的维护,困难处境难以得到及时的改善,付出和奉献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从而使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处于一个更加艰难、更加尴尬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央视开展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它又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边远贫困农村的教育现实当中。这些被称作“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拿着微薄的薪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长年坚守、教书育人,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但仅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讴歌与礼赞,也应该成为对现行体制缺陷的批判与追问。因为在他们面前,我们目前的体制可以说是“无言以对”。好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已经提出对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实行相应的倾斜政策。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尽快落到实处,给农村教师以应有的公平与尊严。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存在的危机就是教育最大的危机。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育日益功利化、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不断下滑、教师待遇两极分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要想建立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什么结子高又高》一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咆哮”式教育非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