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初探

时间:2022-10-08 05:33:22

职专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初探

辽宁省北票市职教中心北票122100

【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经过许多教学专家的论证,理论基础坚实,实践依据充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多种方法印证这一理念,对职专语文教学教改起了极大的作用。文章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方面,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方面,在生活中创设语文课堂等多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都有长足进步。

【关键词】职专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和策略

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科学性。在上世纪初,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进行了“语文即是生活”的教学改革。近十几年来,许多语文教育专家、中学语文教师对此也作了探讨,提出了许多见解,“语文教学生活化”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如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王尚文先生提出了“语文生活”的概念,认为大家不是用语文来生活,而是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大家生活之所在。李镇西先生也指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语文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他们的观点和实践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所以说,语文教学生活化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全面性。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教育也面临着全球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生活的转型,在学习和课程发展方式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习已无地域性和时限性,可以终身性地随处发生,教育即是对终身学习的准备。学习机会是无限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习成为一种世界级别的学习。因此,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必须要求实现个性化。那么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地方性资源、材料甚至社区的参与都将构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以课堂为本、以校为本、以社区为本的课程形态。可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曾有一位科学院士这样说,他的成功是因为语文教学培养了他的综合素养,培养了他适应生活的能力。可见语文是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做了铺垫。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职专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2.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等,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要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人权、创造力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等,真诚地关爱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跨出学校,走下讲台,深入家庭,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疾苦,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分散思想,敢于创新。这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如在教学中我就设置了课前5分钟发言,发言的主题由学生自定,这样,既了解学生,也增进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

2.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本源,文学源于生活。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是学生熟视无睹或不理解的,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现实背景,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或模拟的生活中自然、放松地学习语文,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情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教学实践证明,在职专语文教学中,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课内外相结合,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等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的体验更真实,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从而在强烈的愿望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在教学王蒙《善良》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收集王蒙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作品的社会背景。在上课时,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信息,这样把作者的简介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善良的含义,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会自己在阅读这篇课文时的思想波动,让课文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要从今天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文教学知识的传授,又让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现实的德育教育课。

2.3在生活中创设语文课堂。语文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寻找生活与评议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具体做法如下:

2.3.1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再如写作课上,我要求学生用描法将家庭成员劳动的情景描述出来,要展现每个成员的劳动习惯及个性。结果由于学生们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家人,描述得惟妙惟肖。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他们写作难于下笔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写作能力。

2.3.2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看报杂志、电视,听广播,读中外名著,欣赏名胜古迹。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求职信,从看电视广告到看药品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具体做法有:

2.3.2.1鼓励学生演讲或编演小品和课本剧,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或文艺演出,使学生在编演或演讲的过程中培养说写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感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2.3.2.2经常进行辩论或焦点讨论活动。现代学生都喜欢上网,喜欢看电影,也有自己关注的时政要闻,如谈超女、谈电脑游戏,震撼于奥运会的召开,悲痛于地震的发生,关注“我爸是李刚”的问题,骄傲于家乡辣椒节的召开等。我让他们以《网络的利与弊》、《我是如何追“星”的》、《我为奥运做点啥?》、《地震来了,我该怎么办?》、《假如我爸是李刚》等等为话题,开展辩论赛或进行焦点讨论。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阅读筛选信息,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学会了关注生活,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说写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2.4职专语文教学生活化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专业相结合。职业中专的学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学应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授之以渔,因此,职专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为专业服务。

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体验性说写训练活动。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对王熙凤服装描写一节,在对服装专业学生讲授时,我就专业特点和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让服装专业的学生用画笔进行描绘,从而深入学习欣赏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刻画,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再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中,我在教学设计中让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学生分成七组,每组下发一张4K素描纸,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绘制诗中各小节所描写的画面。要求:充分表现出本小节诗人描绘的内容;绘画形式不限,黑白彩色均可;画面上要写下该小节诗歌的文字内容;画纸上要写上全组同学的名字;推举组内一名同学将本组作品进行课上展示。从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尤其是让学生绘制图画的设计,由于发挥了动漫专业学生的特长,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且用绘制图画这一方式作为突破口,使得学生对诗歌意象这一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变得容易了,对诗作的画面美感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应该说,教学是成功的。

总之,在职专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动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去适应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4]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用课文句子 带动文言翻译复习 下一篇:走出作文教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