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功用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08 05:21:25

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功用的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以英汉被动句的特点为基础,就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功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异同。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意义

关于英汉被动句的比较问题,以前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例如李黔萍和许有江就英汉被动句的限制条件进行过争论,范剑华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划定汉语被动句的范围,钟书能探索了英汉被动信息结构的差异。当然,也有人写过《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的文章,主要从结构形式、语义含义、使用语境、语用功能四个方面对英汉被动句的特征做了概述,通过分析比较异同。而本文则主要从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语义功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的对比

英汉被动意义的表达形式都可分为两种: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以下将对比分析英汉被动句在这两方面的异同。

1.1有标记的被动句

英语的有标记的被动句是指具有“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短语)”的句子;汉语的有标记的被动句是指具有被动介词“被(施动者)”等的句子。有标记被动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1.1句中有施动者的情况

即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都有表示施动的“by短语”和被字短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特征,就是引出施事者,例如

(1)He was murdered by the woman.

(2)汽车被他给开走了。

尽管它们有很明显的共同的语法特征,但当我们把二者进一步比较时,还会发现两者有许多的区别:虽然(1)句中的by短语和(2)句中的被字短语在句中都做状语,但是位置不同。前者位于句末,属于句子的外缘成分,常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省略以后英语句子仍然是典型的被动句;而汉语的被字短语中的“被”是汉语被动句的形式标志,是汉语被动句的强制项,轻易不能省去,否者会出现语病或歧义现象。

除此之外,英语被动句中的“by短语”绝不能位于句首,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被字短语却可以。例如

(3)被他这么一说,我突然豁然开朗了。

(4)被他这一句话害死了两条人命。

这类被动句在汉语中被称为“零主语”被动句。

另外,网上还有如下一些汉语被动句的固定用法,如“被离婚了”“被死亡了”“被模范了”“被班长了”等。

1.1.2句中没有施动者的情况

句中没有施动者标志的被动结构也就是英语中有“be+过去分词”但不出现by短语,而在汉语中则是指施事者不出现的被动句。例如

(5)The driver was killed.

(6)他被告知得了癌症。

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不带“by短语”(不出现施动者)的英语被动句,多数情况表示施动者是泛指,有时也不一定。当说话者不知道,或者不愿意说出施事者是谁时,也不用by短语,例如

(7)His purse was stolen.

而汉语中如果不出现施动者则说明是泛指。

1.2无标记的被动句

除上述被动表达之外,英语和汉语都有一些无标记的特殊被动表达方式。这类句子通过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因此,这类句子又叫意念被动句或意义被动句。

这类句子的主语大多表示无生命的事物,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汉语的这类句字的数量很大,远远超过有标志的被动句,这既是为了语言的简洁,更是由汉语人群的思维习惯决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只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完成的。所以,当表示无生命的词语充当主语时,汉语人群自然会感觉到它不可能是动作的执行者,动词动作的执行者一定另有其人。正是这种思维习惯使汉语汉语的被动意义具有隐含性。被动意义的隐含性是汉语句子的特点,英语并没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这类句子译成英语时要使用被动句。例如

(8)教室已经打扫干净了。

The class-room has been cleaned.

英语中也有一些主动句形式的句子表达被动的意义,例如

(9)The boat upset.

(10)The door closed behind him.

英语中这类句子的数量很少,与汉语相比,就显得更少了。其动词只限于少数的不及物动词,如:divide, wash ,taste等和一些带有使役的动词,如:dry, dirty, calm, lower等。

通过以上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一下两点:一是英语被动句的形式比较单一,并且有标记的被动句数量多无标记的被动句数量相对很少。二是相比之下,汉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多样而尤其以无标记的被动句占主导地位。

二、英汉被动句语法意义的对比

2.1语义表达的感彩不同

在语法意义表达的感彩上,英语和汉语是有所差别的。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感情化。

关于汉语被动句的语义问题,语法界一直都有分歧,各家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种:一种认为有消极义,一种认为无消极义,还有一种则认为被动句的语义比较广泛。其中,第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被动句叙述的是“不如愿或不希望的发生的事,(下转第183页)

(上接第181页)如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现在大多数人,包括许多著名的语法学家如,王力、、李临定、丁声树、吕叔湘、宋玉柱等也都持这种观点。

王力就认为被动句的消极语义来源于“被”,汉语被动句标志词“被”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被”有“遭受”义,表示遇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情,具有不幸的感彩,所以被动句也往往是用来表示消极的语义。另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非消极语义的被动句,王力先生将其视为欧化的语法,“因为西文里如意的事或期望的事也都可以用被动句,于是西文能用的,中文也跟着用”。

2.2看问题的视角的不同

在英汉被动句的表达中,语法意义会因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有所不同。英语被动句更多从受事的角度观察被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的被动句多采用非施事的的角度来观察,也就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考察。英语中的主被动句可以表达对同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例如:

a.Tom washed the dish just now

b.The dish was washed by Tom just now .

a句侧重的是当事人的动作和状态,它是从施事者的角度来讲的。b句是被动句,它是从受事的角度的角度来表达的。如果将两句译成中文,可以表达为“Tom刚刚洗过盘子”或者是“盘子刚刚被Tom洗过了”。在汉语中,说话者有权选择概念化的突显对象,比较主观。这种表达形式选择上的不同主要是两种语言人群的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强调主体是汉语表达的特点,而英语表达的特点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很分明。汉语人群受主体意识影响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常常导致他们从主体出发进行描述;即使从客体出发,汉语人群也不会自觉地想到客体与动作间的受事关系,所以汉语中许多主动句形式的句子表达的却是被动意义,而听者在理解上也不会出现困难。英语中主客体分明,叙述一件事情即可以从主体出发,也可以从客体出发,所以英语存在主动句和被动句对应的表达形式。“与只强调主体意识的汉语相比,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由于看问题视角差异的存在,被动句的语义可能会有所差别。

通过对两种语言被动句语义功能的对比不难看出,在语义表达的感彩上,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感情化。在看问题的视角上,英语被动句更多的从受事的角度观察被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则采用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考察问题。

小 结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语言本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被动句在表达形式和语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表达形式上,英语被动句形式较为单一,且带标记的被动句占主流;而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复杂多样,并以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占主流。在语义功能上,通过对比发现,在语义表达的感彩上,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感情化。在看问题的视角上,英语从受事的视角来观察被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则从语用者的角度来考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洪林.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

[3]付鸿军.英汉被动句及其民族性[J].嘉应大学学报,1997(1).

[4]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2).

[]5赵志毅.英汉语法比较[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张侠,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上一篇:基于移位寄存器的单端口数码管显示驱动电路 下一篇:乌拉哈达水库GPS施工控制网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