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08 03:56:39

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它是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它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才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阅读训练;素质教育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它是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它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才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因为阅读有助于获取外部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义,使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显露出来,从而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和感染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可见培养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中的重重之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你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迎难而上、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勤于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等。

2 利用课堂阅读教学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多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至于怎样读、读什么、则极少提及。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首先要交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对低年级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根据不同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停顿时间和语气。在引导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在巩固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读出重音,读出不同角色的语调和语速,学会默读时进行思考,而且要指导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首先要范读,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诵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掌握朗读的知识、技巧和规律,达到使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如临其境、如观其人的效果。从而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3 利用时间多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培养学生记忆的一种好方法,只有多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语文时不让学生读书,就像教数学不讲例题,教物理不讲定理一样不可思议。明确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因为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传授,技能的掌握却不能单靠传授,主要靠训练。阅读属于技能的范畴,所以读的能力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得到提高。正如游泳一样,只有下到水里游,才能学会。因此,凡是教材上的课文都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4 加强语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的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起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实感情。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5 精讲多读,读中感悟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

6 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7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而也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8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该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重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学生课外书读的不少,但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未见明显提高。问题大多出在阅读的目的不明确,不是认真思考想“门道”,而是一门心思看“热闹”。因此,教师除了凭借教材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经常对全体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语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篮球快攻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