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我们应让学生爱学语文

时间:2022-10-08 03:49:58

新课改下我们应让学生爱学语文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华夏神州的每个角落。作为语文教师,思考的应该更多。曾经担负着“语文教育误尽天下苍生”骂名的语文教师们,能不深入我们的语文教育,能不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吗?我想新课改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们由被迫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由强迫学习变为热爱学习语文。那么母语教学就真的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作用了。为了能让学生爱学语文,我把我的语文教学分为“四环八步”。“四环”分别是自学――展示――点拨――反馈。八步分别是:激情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质疑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提升――达标反馈――课堂反思。

一、激情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创设学习的情境,架起学生和教师沟通的第一道桥梁。所以每节课的导入我们都必须巧妙构思。或者温故知新,或者创设情境,或者音乐歌曲。

以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我是这样涉及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燕山脚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让我们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你看!芍药低垂,那是在吟诵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节的唯美。所有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物候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特别美妙的境界。一下子抓住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内容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节课的灵魂。所以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以《桃花源记》为例,我是这样设计学习目标的: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思想内涵。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分析、体味课文,从中得到人生启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方向性。

三、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觉得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自己也能学好语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潜力。以八年级上册古文《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为例,我我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1)边阅读课文,勾出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朗读的停顿和情感的把握,通过在下面巡视我发现95%的学生完成的都非常好。(2)整理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作者陶渊明的知识及本课的写作背景。念给同组的同学听,让他们检测你的学习效果。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特别投入。介绍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说错一个字,听的学生认认真真,稍有不对的地方立刻加以指正,课堂看起来非常活跃。(2)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我让学生大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结合课下注释去翻译。并提出要求:勾出你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为下面的质疑思考打下基础。

四、质疑思考

我先让学生提出《桃花源记》第一自然段中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然后由语文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做解答。学生提问,既检测上一个环节的内容,又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学生作答让他觉得自己的语文学习是走在别人的前面,自己是那么一个擅长语文学习的优秀的人。这样学困者和学优者都能有收获,他们能不热爱语文学习吗?

思考下面问题:

1.本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起因什么?你能找出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2.请找出描写挑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面对着如此美景,渔人反应怎么样?并思考,渔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整理出比较规范的答案,为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展示提升

我的展示提升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展示上面的问题答案。由1―4组每组出一名学生,上黑板上写出问题的答案。写完后5―8组各出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对答案将以点评,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最后出示参考答案:

(1)事件:渔人发现桃花林 起因:忘路之远近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郡 人物:渔人

(2)桃林自然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纯净迷人、美丽缤纷)

渔人反应: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学生整理归纳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的词语和句子:首先是组内合作,一名小组成员整理,其他的小组成员作补充。第二是小组成员到黑板上展示。最后我和同学一起整理出第一自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别是:

重点词语:缘,鲜美,缤纷,复,异,穷。

重点语句: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个环节大体上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在课堂上收货了知识,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享受了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会越来越热爱学习的。

六、讨论交流

在学习中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困惑。让他们问老师,他们或者不好意思;或者觉得问题简单,不愿意提问;或者怕同学耻笑,不肯提问。问题越积越多,慢慢地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厌语文学习的情绪也就随时产生了。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把讨论学习也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大多数在读课文时遇到“标本”这个词可能都不能理解这里的作用。又觉得一个词问老师不合适,基于这种情况。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交流讨论后学生比较轻松就能得出答案:这里指的是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取样的样本。我们再以《芦花荡》为例:我设计的讨论交流的问题是:找出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他的作用。如果学生自己找,肯定是找不全,也不能很好的作用。我先让学生自己找,然后给3分钟讨论,最后能找出相对比较完善的答案。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收获了更多的语文知识,也收获到了更多的乐趣,他们当然会越来越热爱语文学习了。

如果仅仅完成以上的七个环节,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一节语文课除了课内学习知识,还得有课堂练笔,还得让学生自己能写出自己的课堂练笔,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我们才能让语文的兴趣学习变成习惯学习。

语文课堂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怎样在新形势下能让学生乐意学习,快乐学习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幽默语篇识解中的认知定势 下一篇: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