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发展

时间:2022-10-08 03:14:33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发展

摘 要: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亚洲国家,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两汉开始,已有了交通、贸易和友好往来。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加坡快速由一个从动荡不安、贫穷落后到被世界誉为东亚现代文明的典范。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转变呢?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6%,属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富裕国力强盛,“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局稳定,政府高效廉洁。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还是社会习俗,儒家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那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具体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论文将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儒家文化 新加坡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发展

由于地缘和民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中新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中国与新加坡的交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两汉开始便有了交通、贸易和友好往来。

新加坡共和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和现代化国家。它和台湾、香港和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府廉洁高效。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是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并保持活力、廉洁的国家,同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并存的国家。华人占其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三,而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裔占了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拥有华语(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是十分明显且长远的。今天仍有76%为华人的新加坡,自然不可能找不到儒学背景。《兴建崇文阁碑记》上有:“读孔孟之书,究洛闽之奥,以宏正道文武”――这清楚地反映了19世纪的新加坡对于学习儒家文化的鼓励和提倡。

19世纪儒学传入新加坡。1849年,第一所华文学校“崇文阁”创建,由华商陈巨川主持创立。华文学校其主要课程都是“四书”、“五经”。自此,新加坡的儒学教育逐渐走向兴盛。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社会生活高速提升、空前开放,经济迎来腾飞,但同时,各种不利于新加坡发展的消极思想开始滋生,比如说经济发展背后的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等,并且这些消极思想在新加坡迅速蔓延开来。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看到了这种倾向,为了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把新加坡葬送,我们决定在学校里教导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新加坡的领导者认为,儒家学说以孔子的道德体系为中心思想。这套思想体系分两部分:政治思想意识与个人道德行为。我们将汲取孔子有关成为一个君子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去除不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学说部分,培养君子风范和崇高正直品格的儒家现世道德教育,这就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儒学。”[1]

1982年,新加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作为中学选修的课程之一。而正式出版则是在1985年,出版后作为新加坡各中学的课程进行教学。

新加坡的东亚哲学研究所成立于80年代后期,该研究所的成立初衷是研究儒学和新加坡,同时也为了了解儒学和新加坡的发展关系,儒学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儒学和新加坡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这种研究使儒学成了全球范围的学术焦点,唤醒了东西方各国学者对儒家文化圈及东方现代儒学道路延续与演变等问题的关注。在新加坡,现在儒学研究及实际应用已经超越中国并赶上日本,向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发展着。

新加坡提倡“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当今世界存在深刻的心灵危机。就西方世界而言,李光耀认为,西方文明目前正在经历一段巨大压力和转变的时期。就东方世界而言,李光耀认为,西方发生的很多消极事情,在东亚都有可能发生。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逐渐进入消费社会,新加坡年轻一代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至上、自私自利的观念日益流行,奉献精神日益淡化;家庭观念日益淡薄;出现强烈的移民倾向;犯罪和吸毒问题日益严重;崇尚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缺少远大理想及吃苦耐劳精神,等等。

相对西方来说,中国和东亚的文明基础是大不相同的。必须要有条理、有理性的价值观念作根据。人民行为正确,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正确的行为,社会就会大乱。因此,儒家思想和五伦观念: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和朋友关系,都有永久的价值。李光耀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乱改我们对人际关系的传统价值观念。这是我们人生哲学的基础。我们应该尽快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科学和工艺。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最好不要乱做试验。我们为什么要采纳已经在西方出了毛病的东西呢?我们为什么要放掉几千年来已在中国和东亚实行成功的哲学呢?为了更好地宣扬儒家道德,李光耀将儒家思想道德归结为最重要的“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李光耀对上述八德都有自己的解读,以礼为例,李光耀认为:

1.礼貌可以区分为形式与诚意两方面,两者一用一体,相辅相成。一方面,形式本身是重要的,它包括言语和姿态[2]。调节社交形式能够帮助人们,减少摩擦和不适应。李光耀的上述观点类似于儒家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即代表真心诚意的仁需要克己复礼的形式来加以表达。另一方面,任何地方使用任何语言,真心诚意才是真正的礼貌。比形式更加重要的也是真心诚意。

2.强调礼尚往来。礼貌是相互的,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你的礼貌和尊重可以赢来对方的礼貌,礼尚往来同时也是一种平衡,只有礼尚,没有往来,这种平衡感就会失去,就会产生不和谐,就会导致不好的因素。

3.礼貌的扎根、普及有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李光耀说,如果新加坡人民有许多是挨饿失业的,人们粗暴无礼,还情有可原。粗暴无礼的举止,或许是由于艰苦的生活所造成的。人类到了挣扎求存的时候,他们的兽性会发作,并且以此支配一切,结果完全失去了人道、同情心和礼貌。不过,那些解决了起码生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有最低限度的文化润饰。那些持续繁荣的社会,社交礼节形式往往发展得复杂,特别是作为文明中心的首都。英文中“Courtesy”(礼貌)是取自“Court”(宫廷)这个字眼,是来自温文优雅的宫廷礼仪。因此,一个在生活线上挣扎的人,我们不能期望他会对人有利。

4.礼貌需要身体力行,需要言传身教。彬彬有礼是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李光耀所说的礼貌,这种礼貌需要培养日积月累的教育力行。为了达到目标,新加坡教育主张从小抓起,从小灌输,并将抽象的规范融化在具体的情境中。

增进民族共识:倡导“共同价值观”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消费时代的到来,新加坡年轻一代的传统价值观念日渐式微,个人主义日趋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新加坡学校德育课程除《好公民》、《生活与成长》外,还设立了“儒家伦理”和六种宗教课(佛学、伊斯兰教义、新加坡专教、圣经、印度教义和锡克教义)。其中儒家伦理备受推崇。儒家教育与东方哲学研究所在新加坡课程教育部发展所的监督下,编写了《儒家伦理》教材,供全国各华校教学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儒家伦理的德育教材。经过多年的儒家伦理教育之后,经过新加坡政府调查,人们在处理个人价值上,重视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教育;面对终极价值也即人生的存在价值,公众强调工作和生活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在行为准则衡量价值上,人们重视自律、诚信、负责等。

然而,开设“儒家伦理”课其他种族对华族的不满,开设过多的种族课程也容易引起摩擦,为了避免上述两种现象的出现,1991年1月15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共同价值观”五大条: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国家为根,社会为本;3.社会关怀,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3]。

3.3.1“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儒家价值观现代化

共同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提炼的精华文化,这种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再现和升华,儒家价值观中许多有益的成分得以继承和传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一些内容也得以修改。

3.3.2 “共同价值观”的内容:各取东西方之长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这条价值观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当任何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冲突时,其它利益须让位。这一条例是共同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它表述了国家、社区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归属关系。局部利益服从政体利益,个人利益让步与国家利益。

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家庭是社会立足之本,国家发展之根。这种价值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增长家长制关系,因此新加坡制定政策就有了道德基础,比如新加坡的单身父母和单身汉就不能获得组屋发展局分给的房屋公寓,鼓励生育也就有了道德基础。这一原则让大家重回家庭大本营,强调爱情亲情友情的链接,同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把资本主义的不良影响扼杀在摇篮里。鼓励生育也日益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德意味。将老人纳入家庭对减少国家在照顾儿童、养老金和健康方面的费用也非常重要。政府为此实现鼓励子女照顾父母的政策,如给予免税等。公共政策对家庭施加大的压力,使老年人很少进入社会机制。成年子女如不愿照顾老人,政府将征重税。在新加坡,大量老人在财政上依赖于于其成年子女。华人生育孩子的原因一是老有所养,二是乐趣,三是传宗接代,继承家庭财富。政府的政策鼓励保留这样的思想。家庭稳固了,同时社会也就稳定了。

3.社会关怀,尊重个人

这条价值观提出了尊重个人,但前提条件是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个人权益也须得到保障,一些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必须尊重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取得在社会与个人的利益之间的平衡;提供平等的机会为每一个公民,将财富和公平广泛地进行分配。

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以及重大问题上,应求同存异,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尽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否则社会将成为一盘散沙,危及国家的统一。

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历史证明,种族和宗教冲突都是以流血和两败俱伤结局,只有和谐共处,才能赢得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占人口多数的华人执政,还是少数人口执政,和谐是社会获得进步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结语:务实理性和刚健自强精神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积极正面地推动了新加坡人民唯爱国主义至上的传统精神、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新加坡建国后成为国富民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其治国方针强民策略是被时间检验过的优良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未来拥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具有强势的冲击作用,东方文化被咄咄逼人的西方气势所震慑,部分区域甚至是出现萎缩的状况。当然排斥闭关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但东方文化真的是全部落后吗?新加坡的现代化发展,儒家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而必然趋势是各取优势弥补长短。正如李光耀所说的:“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加强这些强调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情、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东方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必须给予这些价值观一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

注释:

[1]陈祖洲,《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94页。

[2]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5页。

[3]陈祖洲,《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8页。

参考文献:

[1]陈祖洲.新加坡――权威政治下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M].江西人民出版,2010.

作者简介:杨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谈中职应用文的教... 下一篇:东方美SPA 感受鼓浪屿的浪漫与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