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习,精彩有效

时间:2022-10-08 01:53:25

预习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学习方式,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预习方式又逐渐成为大家争论的对象。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有人认为:先让学生预习了内容,新课教学教什么?教师上课干什么?学生还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吗?这样学生上课时就缺乏了求知的欲望,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需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其实,这是教师存在的几个误区。首先,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课堂上所有的安排都必须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因此,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不宜一刀切。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能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预习的反馈功能之外,关键还在于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只有这样,预习才能起到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此外,我们应如何面对学生的预习?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该怎么组织呢?这是教师最担忧的,也是部分教师反对数学预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只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使课堂充满个性,闪烁着智慧,富有生命色彩。

近日,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整个课堂,教师在学生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同时利用教学机智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引导与开拓,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而又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六年级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同学们能想到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话吗?

生1: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4。

生2: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教师不断用“很好”“真爱动脑筋”这样的语言称赞、鼓励学生)

生3: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生4:女生与全年级人数的比是3∶7。(学生这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思维一下子广阔了,想发言的学生非常多,跃跃欲试)

生5:男生与全年级人数的比是4∶7。

生6: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生7: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

【赏析与评价: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知道了今天要学什么,初步了解了学习的内容的特性。由一个比推理出相关的比和分数,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多样性。因为课前预习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发散并非无边无际,而是多样化的。学生推理出的比和分数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很好地为下面的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每一种解答方法都与它们息息相关。教师的等待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智慧。在这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更是对学生的鼓励与信任,是学生思维开阔的剂。】

教学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由一句话得到了这么多种结论,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就一定能作出精彩的回答。下面再给一个条件,大家利用我们刚才得到的比和分数看看能求出什么。

出示:六年级一共有420人,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生1:4+3=7(份),420÷7×3=180(人),420÷7×4=240(人)。答:男生有240人,女生有180人。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教师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做既多让一位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又可以检查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生2:420×=180(人),420×=240(人)。答:男生有240人,女生有180人。

师:表示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呢?(生答略)

师:很好,刚才我们借助于自己推理出来的比和分数分别求出了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你能说一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420÷7×3=420××3=420×。

出示:六年级男生有420人, ?(学生自己补充问题回答,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汇报,在汇报算式之前先说一说自己求的是什么。

生3:我求的是全年级人数,420÷4=105(人),105×3=315(人),420+315=735(人)。

生4:我求的是女生人数,420×=315(人)。

生5:我求的也是女生人数,420÷=315(人)。

生6:我求的也是女生人数,420÷4×3=315(人)。

生7:我求的是全年级人数,420÷=735(人)。

生8:我求的是女生人数,420÷=735(人),735-420=315(人)。

师:除了可以求全年级和女生人数外,还可以求什么?

生:求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师:怎样求?

生9:420×=315(人),420-315=105(人)。

生10:420÷=315(人),420-315=105(人)。

生11:420÷4=105(人),105×(4-3)=105(人)。

师:其实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想出最好的方法。

出示:六年级女生有420人, ?

师:这一题要求与上一题一样,同学们解答好以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些组得到的方法最多。(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学生板演)

……

【赏析与评价:这一教学片断尤其精彩。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已经被打开,所以学生能清晰的理解题目,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况且,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解答,这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三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各不一样,第一个问题学生的方法不多,但教师花的时间比较多,学生的两种方法教师都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对题目和解答方法进行分析,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梳理,这样就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多样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也有意识的多让几名学生汇报,让学生在汇报算式之前先汇报求什么,更利于其他学生理解汇报学生的意图,提高了课堂效率,最后教师补充的问题起到了“再接再厉”的功效。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差不多,教师没有把刚才的过程重演,而是让学生进行合作并辅助以比赛,使枯燥的解题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个问题,看似紧凑,但张弛有度,学生没有一点紧张感,有的只是做大脑体操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突破重点,消化难点,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且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课前进行很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责编 蓝 天)

上一篇:试探一题多问的教学价值 下一篇:生活融入教学,数学走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