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北京降压0号和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

时间:2022-10-08 01:51:07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北京降压0号和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

为评价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笔者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比较其与氢氯噻嗪单药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2005年1-6月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7例,血压>140/90mm Hg且

北京降压0号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48.90±10.60)岁;体质量指数IBMI,体重(kg)/身高2(m2)为20.57~36.21 kg/m2半均27.14±3.38kg/m2;高血压1级8例,2级2l例。氢氯噻嗪组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37~67岁,平均(53.29±8.23)岁;体质量指数22,68。35.91 kg/m2,平均27.73±3.63 kg/m2;高血压I级6例,2级22例。

所有病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等。

方法

给药方法试验开始前服用降压药物的受试者,停服降压药物2周后血压达到人选标准患者进入临床试验期,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者直接进入临床试验期。随机给予北京降压0号(北京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片或氢氯噻嗪25mg,1次/日,上午8:00左右顿服,疗程8周。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查心电图、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血钾、血钠、血氯。

诊室血压及心率测量每2周门诊随访1次,测量诊室血压及心率。受试者休息15分钟后,采用标准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取柯氏音第1音和第5音时的血压读数,间隔30秒测量1次,测3次取均值。心电图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ABPM-04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自动监测24小时非优势侧上臂血压及心率,从8:00、9:00至次日8:00、9:00时,采样间隔白天(6:00-22:00)20分钟,夜间(22:00-次日6:00)30分钟,嘱患者保持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ABPM数据定义为监测时间>24小时且有效读数>80%。

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SI)的计算以服药后2~6小时内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最大降压幅度的邻近2小时的血压下降均值为峰值,以下次服药前2小时清醒状态下的血压均值为谷值,计算谷峰比值。SI为治疗后24小时每小时血压变化的均值与其标准差的比值。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降压疗效标准判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20 mm 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降压0号组治疗前血糖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

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诊室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6、0.087、0.528、0.962和0.8881。

治疗前后诊室及动态血压的变化降压治疗8周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CSBP)、诊室舒张压(CD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两组降压疗效、TIP和SI 北京降压0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P=0.005),分别为79.3%和42.9%(表2)。北京降压0号组收缩压和舒张压T/P分别为60.59%和78.13%。S1分别为0.72±0.27和1.09±0.26。氢氯噻嗪组收缩压和舒张压T/P分别为39.76%和30.79%,SI分别为0.59±0.29和0.40±0.26。

不良反应服药过程中,北京降压0号组仅1例感轻度头晕,1例嗜睡,均可耐受,未影响继续服药;氢氯噻嗪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血尿酸均较治疗前升高(P值分别为0.012和0.036),但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血钾、血钠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血钾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一般来说,一种降压药物仅涉及一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降压药物来达到目标血压。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指出,为了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1次,日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采用≥2种降压药联合治疗,>2级高血压为达到目标值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如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 Hg,应考虑选用2种降压药作为初始用药,其中一种通常为噻嗪类利尿剂。

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利血平0.1mg,硫酸双肼苯哒嗪12.5 mg,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 mg和氯氮革3.0 mg。5种药物成分小剂量配伍,通过基础降压、协同降压和中枢神经调节,使降压作用相加或起到协同作用,并减轻不良反应。

血压剧烈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有效而平稳地控制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关键。动态血压监测能排除警觉反应的影响及提供日常活动和睡眠时血压情况,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方面较偶测血压更科学准确。谷峰比是服用降压药物后最小降压效应和最大降压效应的比值,反映降压药物作用维持时间和平稳程度,是广泛用来评价降压药疗效的重要指标。平滑指数是1998年Parati等提出的一个新的反映药物平稳降压的指标,它的计算包含了昼夜24小时的血压变化信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发现,北京降压0号收缩压、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60.59%和78.13%,达到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提出的降压药物的谷峰比>50%的标准。其降压有效率及稳定性均显著优于氢氯噻嗪单药治疗。

近年使用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更强调器官保护作用,尽管抗高血压的器官保护作用不容忽视,严格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更应受到重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抗高血压药物对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效的血压下降,可能存在的药物降压以外的有益作用是在充分控制血压的前提下获得的。在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现状下,如何通过使用合理的药物联合或固定复方制剂克服高血压患者的主客观因素,达到疗效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顺应性好的目的是防治高血压的重点之一。北京降压0号长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有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据支持。ALLHAT试验证实噻嗪类利尿剂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北京降压0号有效的降压作用有可能带来相似的临床益处,有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北京降压0号有平稳降压、不良反应少、适应证广泛、服用方便且价格低等优势,是一种实际意义较强的抗高血压药物形式。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探讨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