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院校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8 01:36:37

在地方院校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会的几点思考

摘要:音乐会原是音乐家为音乐欣赏而举办的公开表演。在我国的音乐院校中,教师、学生也常常举行音乐会,音乐会从某种程度上成了检验和提高音乐专业技能的一把标尺。怎样合理地在地方院校中利用音乐会的模式和价值,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能力,是文章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院校;音乐会

自国家1999年扩大招生以来,各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大幅增长,数量的提高势必削弱了学校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大学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专业培养到通识教育,音乐院校在学科建构和管理模式上都应顺应要求。尤其是有关音乐会的开展,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音乐技巧上的问题尚未解决清楚。学生在大学期间开不开音乐会,开展怎样的形式,怎样开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学校属于地方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和困扰,一方面要发展精英教育,培养一些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面临大多数学生基础差的情况,开展音乐会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下面我们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利用音乐会的形式,提高专业能力。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地方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产物,大多分布在各省会之外的地级中心城市的本科院校。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一般有四个生态圈:其一由教育部主管或省部共建的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此生态圈内的大学综合实力较强,其二由省、市、自治区管辖的重点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其三由省、市、自治区管辖的一般院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此生态圈内的院校以本科教学为主,兼顾科研,是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团队,其四由高职高专学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

再细致地划分,本校属于第三生态系统,以教学为主,发展大众化教育。在音乐系的专业培养目标中,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的学生,重点培养具有专业表演能力的学生,对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是为中、小学校培养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表演基础和教学能力。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举办音乐会的形式、规模等各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既不能盲目追求专业音乐院校对音乐会的目标要求,又要针对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音乐会的形式。我们可作以下思考: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应鼓励多举办音乐会,尤其是个人独自举办的音乐会的能力,更是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巧、耐力、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强调其专业化能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原则上不提倡多举办音乐会,可在大四毕业期间举办两人或三人一场的音乐会的形式,以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精力去关注和思考教育教学的问题。

二、丰富音乐会的形式

音乐会早期被称为“公开音乐会”(public concert),是随着十七世纪中产阶级的兴起与壮大而出现在音乐史上的,由音乐家专门为音乐欣赏而进行的公开表演。音乐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独奏、独唱音乐会、管弦乐队音乐会、协奏音乐会等等。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除了举办上述传统的音乐会之外,可根据音乐系自身的特点,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如:星期音乐会、学期音乐会、元旦音乐会、国庆音乐会等。另外也可举办一些前沿的个性音乐会,比如,钢琴和戏剧同台表演,爵士乐和舞蹈同台表演的音乐会形式等,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探讨不同音乐专业之间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三、几点思考

1.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针指导。首先做到不盲从,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案。地方院校是以培养大众化的人才为目标,因而,不能照搬一些专业音乐院校举办音乐会的模式,学生进校前的专业底子本来很薄弱,在很多技巧还没能掌握清楚时,就盲目要求学生举办音乐会,这样做,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不但起不到督促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欲速则不达;其次不能采取放任,不作为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技术能力差,而对其进行放任的培养,只要求学生每学期学分修完,考试合格,这样,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也只会越办越差。音乐系本来就是举办各种音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音乐会又是其中专业程度较高的形式,最能体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外在表现。本着对学生负责,因材施教的态度,应提出更多更积极稳妥的音乐会模式建构。

2.适度的原则。音乐会要怎样办?以怎样的形式办?要把握一个度。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又不耽误学生正常的学业,同时还使学生以此为榜样,实行良性循环。

本学院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实行以每位教师为单位,教师所教的学生每年举办一场汇报音乐会的形式,原则上给予每位学生都有上台机会,使学生得到锻炼,同时允许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多个专业都参与的音乐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鼓励举办音乐会,并且要求曲目难度和曲目数量。

3.教师的榜样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从理论上让学生明了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明了作为一名合格音乐专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榜样的作用。定期举办教师音乐会,除了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之外,也给学生树立一种学习态度和专业规范。

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对一些前沿的学术动态和音乐会曲目和形式等有较全面地了解,通过公开音乐会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对于干巴巴的说教形式,可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对一些爵士乐的探讨,学生们可以在上课时听老师教授和弹奏爵士乐,或者听CD,看现场音乐会等。要想达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身体力行,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较全面地把爵士乐的特点、风格表现给学生,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彦良.对不同类型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07一12.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上一篇:高校色彩教学研究 下一篇: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