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08 12:21:13

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提要: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着许多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问题,应从增加财政支持、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57-02

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我国西部共有12个省份,其中内蒙、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和八个省(区)为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受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为教育进行足够必要的投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教育因素的制约。

(一)入学机会不均等

在西部民族地区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是初等教育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这里的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在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过程中,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人群能有大致相同的教育机会[1]。在西部民族地区,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确保“起点平等”。有效地扩大适龄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范围,确保该他们通过公平竞争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本地区入学机会不均等还体现在两性之间。西部民族地区人民多数为少数民族,受民族传统与宗教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有存在。历次人口普查表明, 我国总人口的性别结构与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结构有一定的差距。除小学文化程度的男女生比例较为接近外,其他各种文化程度中, 女生所占的比例都低于男生, 而且层次越高, 女生的比例越少。女童教育出现了“三低一高”。即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在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低,辍学率高。如青海循化县女童入学率只有30%[2]。

(二)受教育过程中所享受的教育条件不均等

科尔曼报告指出:“机会均等观念意味着机会的效益均等,换言之, 均等寓于对学习起作用的基本因素之中”[3]。 该地区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体现在:

1、西部民族地区物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平、有效既是检测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不可忽略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教育物质资源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尤其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障碍[4]。

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教育的物质资源配置不均衡。据有关统计表明,上海市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已达91.0%,北京、天津分别为52.0%和65.2%,但广西、、青海等省(区)达标率不到10%;上海市的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已达62.4%,但有12个省区小学达标率不到5%,其中广西、、宁夏、新疆等省(区)不到1%[3]。

2、西部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呈现出教师素质不高和数量不足并存的突出矛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进入西部民族地区师范学校学习的民族学生,给予了政策照顾。旨在通过降低这类学生的入学分数的办法,来保证师范学校的生源,但这种做法却直接导致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教师质量不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很难迅速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及专业技术人才,而外地的优秀人才大都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待遇偏低等原因不愿来工作。这些都致使从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师资总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和师资队伍水平都有待提高[5] 。

二、造成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现状的体制与政策原因

在影响制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诸多原因中,最关键因素是没有建立持续投入、持续发展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与扶贫政策。

(一)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在目前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下,义务教育投入中80%左右由县级政府负担。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来说,这种不具有倾向性的财政制度具有明显的缺陷。第一,西部民族地区县级财政收入的来源不足、总量较低。第二,县级政府缺少合理利用国家各种专项拨款的行政能力。第三,西部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府,无法尽可能地确保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配置效率。正是该地区农村公共财政服务体系不完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低下,才导致我国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具有不均衡性与不均等性。

(二)教育扶贫政策

到目前为止,国家以及由国家组织的教育扶贫工程主要有:(1)政府扶贫――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基金扶贫――社会捐资,以“希望工程”为代表;(3)国际组织扶贫――引进外资,以世界银行为代表[6]。

不可否认,这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已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给予了照顾和倾斜,使该地区的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段时间内加大财政支持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长久发展,只能算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同时还助长了当地政府和的依赖心理和行为。

三、改变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状况的措施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状况是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教育的财政支持

1、政府的经常性补助专款

为确保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稳定快速的发展,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应实行经常性的专项拨款制度,以专款的形式定期定量直接拨给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市县的教育机构,减少拨款经过的行政层级,严格跟踪专款的最终去向和使用情况。接受此项专款的教育机构可以将资金用于扩大学校的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设施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由于该地区大部分政府财政情况紧张,所以,此专款还可直接分配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减轻每个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

2、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尽可能地将社会资金引入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争取多渠道的教育贷款, 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义务投工投劳, 还可以探索其他形式的社会筹资。比如可通过发行教育、建立全省的教育发展基金、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以发展义务教育。省有关部门可以引导两级政府运用政策上的优惠, 如国家拨款补助、税收减免等手段,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当地政府可以把部分公办学校进行改制, 改为民办,

形成社会参与义务教育投资负担与补偿的局面, 从而减轻政府办学投入不足的压力, 并能通过促进公立、民办学校间的竞争, 以提高办学质量。这样一来, 政府可节省出大量的教育经费来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投入, 并有效地保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同时又可以通过民办学校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到教育领域, 以发展义务教育[7]。

3、建立对口省市帮助西部民族地区的长效机制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对口省市帮助西部民族地区的长效机制,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国发达地区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不仅在教育的物质资源上给予帮助,还应定期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师进行支教。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几个阶段的扶持,将该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一个高度,帮助和引导当地的教师专心教学,接受各种对教学有帮助的新鲜事物,提升本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

所谓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指基础教育的投资应由中央(省)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省)政府应在整个基础教育投资中承担较大的比例和义务 。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者,而基础教育按其性质来说,属于纯公共产品,并且具有正外部效应,所以理应由政府来担当教育投入的重任。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而市场是需要自由的交易、交换的,所以完全依靠市场来对教育进行投资,必定会在教育的供给和消费之间产生矛盾,大大影响了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步伐。

通过国家对教育投资政策的倾斜来消除我国东西部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该地区中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长久支持。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队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长期执行,西部地区的群众对于教育重要性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给他们家庭和地区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但仍有部分群众,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把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当做家庭经济中的沉重负担。这就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进行教育宣传,改变教育观念,使西部教育在科学的指导下健康快速地发展。

2、组建强大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领导和推动着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

西部各级政府和学校应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西部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比如提高工资、实行轮换制、延迟退休年限等,使西部教师能安心工作,稳定师资队伍[8]。组织经常性的培训,支持和资助教师进修,通过再学习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实时更新教师的各方面信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

3、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对教育的目标、手段、内容、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应该区别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教授的课程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目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存在诸多不尽人意地地方,但这种现状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信通过国家、政府的努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定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2]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116.

[3]冯建军.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01):37.

[4]徐小洲.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中外比较[J].人民论坛,2005,(12):18.

[5]马洪江,陈松,黄辛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09):32.

[6]刘尧,姜峰.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05):37.

[7]白童,刘凯.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教育,2006,(05):12.

[8]刘岩红,王晶.论西部教育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8):159.

[作者简介]张亲培(1964―),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孙悦(1988―),女,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收稿日期]2010-06-20

上一篇:青海省资源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下一篇:城市体系分布结构与功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