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创消防监督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2-10-08 12:07:14

浅谈如何开创消防监督工作新局面

【摘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为党领导下的承担消防监督执法职能的现役部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对当前影响消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

【关键词】消防;监督;安全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06-01

一、正确面对当前消防安全形势

(一)从外部层面看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主观上,消防部门主动向领导请示多,但往往是就事论事,对深层次问题与上级交流沟通较少,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在协调指导和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落实消防安全监管职责上招法少,耐心和韧劲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二是消防工作社会化推进有待完善。虽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部署消防工作,也组织对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责任制考核,但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的议事职能,部门监管作用不平衡考评结果的运用缺乏制约性和严肃性,不能有效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和监管职责。

三是全社会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消防宣传的氛围不浓,消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渠道不畅,群众在消防宣传上往往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能力不强。

(二)从内部层面看

一是火灾防控警力与肩负的任务不成比例。消防监督员承担着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督、社会推动、行政许可、消防宣传和火灾调查处理等工作,加之近年来消防部门更多地承担了大型活动现场保卫、社会维稳等任务,长期超负荷工作客观造成了基层监督执法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粗放型消防监督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消防监督机构还习惯于“全能消防”和“保姆消防”,频繁进行“运动式”检查,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消防管理活动,监督员长期充当被监督单位消防管理员的角色,许多本应属于社会单位的职责转嫁给了消防部门,导致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

三是消防监督员持续学习能力不强。近年来,各种消防法规及技术规范相继颁布施行,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大量应用,消防监督员学习能力不强,凭习惯、经验开展消防监督执法,思维模式滞后,执法水平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二、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消防事业新局面

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立足消防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研究解决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机制性、体制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消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固本强基,为消防事业大发展铺垫稳固基石

一是将推动规划落地形成机制。推动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成立市、区两级消防事业规划领导小组,明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工作重点,加强协调沟通,实施定期通报、挂账销案制度,全力推进消防基础建设及规划落实。

二是将研判火灾形势形成体系。牢固树立“以警情主导警务”的理念,依托96119火灾隐患情报信息中心,建立火灾风险研判机制,定期梳理汇总各地方火灾隐患,超前预测、准确定位,有针对性的部署工作,严控措施,清除危险源,降低区域火灾风险。

三是将消防基础数据源形成网络。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火灾防控基础数据库,突出抓好各类数据的采集,将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建筑消防设施、历史风貌建筑、易燃易爆储罐区等多领域的基本情况和隐患问题逐一摸清,及时录入,定期更新,网上、网下信息共享,为城市消防安全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二)内外兼修,为消防事业大发展锻造主力军

一是完善执法考评机制,推动监督执法“高效能”。将执法质量纳入监督员个人绩效考评成绩,将个人考核成绩与单位成绩相挂钩,纳入年终考核成绩。

二是建立人事、执法档案双轨制度,力促监督工作“源动力”。实行消防监督员的人事档案和执法档案并轨制,干部调动时,档案随人走;在干部任用时,可作为参考;在追究执法责任事故时,以执法档案为依据,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心。

三是建立执法责任倒查机制,调动基层履职尽责“主动性”。强化执法倒查和责任追究,进一步警示和教育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规范执法。

四是推行监督员包片备案制,构建监督区域“网格化”。合理划分监督员的消防监督区域,确定主责和协办监督员,明确工作职责,登记造册、总队备案,原则上3年内不得对管辖分工范围调整,进一步强化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五是实行常态化培训考核,提升监督员素质“综合力”。规范新任防火人员岗前“培训、考核、上岗”的程序和内容。采取“以会代训、集中授课、视频讲座、研讨座谈、案例讲评”等方式对消防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火灾调查、消防处罚、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等专业进行全员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三)群防群治,积极构建社会火灾防控体系

一是充分激发中介机构市场服务潜能。积极培育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消防中介技术服务地方标准,严格实施行业自律管理,规范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不断促进提高消防评价、设施检测和维保等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条块结合共筑安全防火墙。改变传统消防责任制考评模式,针对地方上的特点和委办局的职能,分别明确年度消防工作目标和任务,实行有针对性的考核。

三是强化非公企业消防指导服务。为进一步遏制非公企业火灾发生,积极协调市工商联和有关协会等群众组织,借力发力,加强对非公企业行业协会的消防服务和技术指导,推动其发挥行业自律和管理职能。

四是加强社会消防管理网格化建设。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逐步向社会消防转变。推动镇街、社区、村居全部成立消防组织,构建大、中、小三级网络,确保基层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以社会基本单元自治为基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能,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 下一篇:创造优质服务环境 打造阳光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