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海战略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对策

时间:2022-10-07 11:11:44

基于蓝海战略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对策

[摘要]文章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蓝海战略运用到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上,提出“人才蓝海战略”理念,在分析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和发展瓶颈,从学校、学生、企业和市场的角度梳理高职高专实施“人才蓝海战略”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价值创新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高职高专或其他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人才培养蓝海战略高职高专

[作者简介]丁陈娟(1962-),女,湖南常德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TSZY098,项目主持人:丁陈娟)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26-02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提出的,一般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在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常常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之间选择其一,即为红海战略。蓝海战略则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在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基础上,还为企业提供价值创新(Value Innovation)。

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的“人才红海战略”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出“人才蓝海战略”,为高等教育特别是以技术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和多样化阶段,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则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各种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当前的时展背景和市场需求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教育受到国内和国际的普遍重视。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高职高专教育的供给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使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人才红海战略”让高职高专的大部分毕业生陷入了人才竞争的困境。“人才红海战略”采取成本领先与多样化两种策略:成本领先策略是以培养同一领域低价格的劳动力来抢占人才市场份额,造成的结果就是技术人才的质量普遍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多样化策略是以培养同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目标,以高质量的职业能力培养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力,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培养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学校和企业都面临着人才培养困境。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普通技术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生所掌握的都是基本技能,没有突出的强项,没有竞争优势。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和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和多样化。

2.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不明确。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的增加,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学校都将办学精力转移到了招生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新,不考虑自身的历史背景、学科特色、市场需求及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照搬本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另一种是过分倾向于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盲目扩大技能、技术的训练,既忽视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也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不完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各个院校都要配备“双师型”教师,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指导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配备上还未能达到这一要求,师资力量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双师型”教师变成“双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专业教学质量、技术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而更加注重个人的职称评定和其他发展。

4.校园文化建设不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往往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被动地完成课程学习和既定考核后就无所事事,浪费了很多课余学习和实践的宝贵时光,导致综合能力低,对未来适应性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高专实施“人才蓝海战略”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实施“人才蓝海战略”的必要性,可以从高职高专院校属性、高职高专学生定位、现代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国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高职高专院校属性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和认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高职高专的特色办学模式,而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未来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才能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属性包括教育性、经济性、产业性和社会性。即在人才培养上首先是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办学方针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应满足用人单位对一线员工的期望,成为产业界的可用人才;培养的人才要有很强的地缘性,学校服务的行业最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大众服务,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属性要求下,实施“人才蓝海战略”更加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宗旨,更加有利于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占据有利地位。

(二)高职高专学生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入学门槛要求较低。首先,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同时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自信心不足,对进入社会持怀疑和恐惧心理,往往对自己的定位较低,这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只是把高职教育作为继续深造的跳板,因而只注重参加专升本考试,这种只重视应试而忽略综合素质提升的定位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人才蓝海战略”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科研和创新三种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现代市场需求状况

目前,高职高专的人才输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研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发现,“高薪难聘高级技工”的现象频频出现。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人才蓝海战略”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恰好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现实需要。

(四)国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现代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在高职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强调行为意识、非专业能力等的培养;兼顾经济、社会二重效益,高职教育将被纳入终生教育体系。“人才蓝海战略”的培养模式和宗旨能使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紧跟国际潮流,符合人才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高职高专实施“人才蓝海战略”的对策(一)构建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个宗旨。根据蓝海战略的原则,高职高专院校应当以培养“蓝海人才”为教育宗旨,即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宗旨,以培养具有技术、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力,在强化教学质量和提升双师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树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品牌。

2.双向培养。(1)技术能力培养。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学校应当与社会、行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体系。高职高专应当为学生建立“初级—中级—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技能培养方式,构建理论教育、实训实践和企业检验相结合的技能培养多样化渠道,通过知识学习、技术能力培养、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品质。(2)科研能力培养。首先,要打造“名师引领、双师主体、教学科研结合”的师资队伍。积极邀请科研名师或学者到学校授课、召开讲座和学术交流探讨,注重从企业引进一些技术能手,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并且在某一领域具有领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能师型”教师。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术思维和创作激情。

3.三项体系。(1)职业规划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引导原则,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形成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建立职业规划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在兴趣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2)培养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建立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培养指标体系。首先是硬实力培养方面,以技能测试、课程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作为学生硬实力的指标;其次是软实力培养方面,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作为学生软实力的指标。将这些指标规范化、数据化和长期化,最后从定性和定量的双向视角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指标体系。(3)毕业评估体系。为了严格把关人才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建立“学业证+技能证+科研证”的三证毕业评估体系,对学生毕业资格实行标准化考核,要求毕业学生在完成考试考核的基础上获得学业证,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后获得技能证,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上获得科研证,分别从知识、技能和科研三个角度评估学生的毕业资格。

(二)构建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人才储备库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成为众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要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战略,高职高专应当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储备库。

1.学校要以文化移植与渗透的方式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人才输送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的特殊技能课程;二是在师资队伍中积极吸纳企业优秀人才;三是诚邀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进入校园,举办企业文化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四是在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毕业就业方面,建立长期的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实训基地。

2.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的利益。一是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念注入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理念中,校企共同成立“人才培养委员会”;二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师生共同研发新技术,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三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将学校作为员工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的基地,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

(三)构建高职高专价值创新的人才成长平台

在实施“人才蓝海战略”中,关键是要重新界定高职高专人才的价值,开创“蓝海人才”,也就是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开启市场对人才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即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因此,高职高专应当构建价值创新的人才成长平台。

1.自主创新。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人才的价值创新,首先要实现实训设施上的自主创新,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带领学生进行技术和科研创新实践;再次要建立自主创新的奖励机制,对在技术和科研创新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各种创新技能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2.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价值创新的重要途径。要把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技能传递落实到学生培养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本领,成功地进行创业。首先,学校要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创业的过程和承担的风险,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寻找市场需求,选择合适项目;其次,要提供创业信息和咨询服务,解答学生在创业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再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合适的经营活动,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创业项目模拟等校园创业系列活动;最后,建立学生自主创业的专项资助基金,在资金方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

3.自主升值。在高职高专里有很多学生想通过继续深造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价值,这也是人才价值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全日制专升本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其次,建立考试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升级考试的相关信息;再次,建立继续深造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相关复习书籍和参考资料,并实行书籍和笔记的循环利用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准备;最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知识资源和人脉优势,在知识学习和深造渠道方面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1](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M].吉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曹勇.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高教论坛,2005(3).

[3]任淑淳,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4]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9(5).

[5]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上一篇:教师专业性实践的核心要素 下一篇: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干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