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右江河谷壮语童谣演唱特点

时间:2022-10-07 09:44:58

浅谈右江河谷壮语童谣演唱特点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是极为重要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虽然很丰富,但传授孩子们的儿歌体裁却很单一狭窄,更体现不出地域文化的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娃娃抓起,文章就从壮语童谣的语言、壮语童谣的音乐特征、壮语童谣的内容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壮语童谣的演唱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作品创作,进而顺利进入学前教育课堂。

关键词:壮语童谣 演唱特点 作品创作

一、 右江河谷壮语童谣的语言特点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壮族人民是勤劳、淳朴、善良、好客、直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造就出了一种属于壮族人民自己的语言,那就是壮语。而由于壮族人民居住的区域分散较广,各个地方的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决定壮语又分为很多语支。右江河谷的壮语则具有以下特点。

(一)浊音居多,清音较少,开口音较少,闭口音居多

以下两种语言声母的对比:

言汉语拼音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壮语声母――唇音 b [p] mb [ ] m [m] f [f] v [β] ;舌尖音 d [t] nd [ ] n [n] s [θ] l [l] ; 舌根音、喉音 g [k] gv [kw] ng [η] h [h] r [ ] ;舌面音、ngv、腭化音 c [ ] y [ j] ny [η] ngv [ηw] by [pj] gy [kj] my [mj] ,由以上的两组语言的声母不难看出,壮语的完全爆破音是没有的,完全是唇音、唇前音和一些包在口腔里的腭化音、舌根音和喉音。比如,汉语的“花”念“瓦”、“眼睛”念“打”、“去”年“被”、“来”念“捣”等,由于壮语具有这么独特的咬字特点,因此,在唱歌的时候声音的发声因为受限制与咬字,所以音量也随之受限制,有一些热爱歌唱的人们,由于不明白壮语的发声特点,又急于将歌声传递给他人,便使劲的使用声带的力量发声,日积月累,声带就会受损,声音随之变沙哑,因此,想要研究壮族的语言文化,了解壮语的发声特点是必备课程。

(二)声调平稳,缓慢进行

受壮族语言发声的限制,受自然保护声带的要求决定了壮语语言的声调是平稳进行,无大跳,多用汉语拼音4声调的阳平、上声居多,而且这两个声调的使用是连接使用较多。例如“不去”念“挠北”等。而阴平的用法多用于说话的第一个字,而且发声的时间极为短促,例如:“假设”年“西得”等。

(三)具有丰富的衬词和倒装句

富有上口而又极具表达情趣的衬词和倒装句是壮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例如衬词,在汉语中“你回来了吗”,在壮语中念“孟捣烂咧?”,“你还要这个东西吗”在壮语中念“孟阿藕咪?”,“要等等他”在壮语中念“碟喋呢”等。衬词多为一个字,而且多固定为“呢、咧、咪”这几个词。而倒装句则是这样的,例如,“小明的妈妈”,在壮语中常常这样说“妈明”,“来来去去”在壮语中念“北北捣捣”,翻译成汉语的正确语序就是“去去来来”等。正式因为壮语的倒装特点,习惯于壮语语序的壮族人有些时候在接触汉语时将习惯运用于写作,这对于长期运用这样语序的人们来说学习汉语文化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壮族人民居住分散,因此由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壮语也会分支,以上所谈及的壮语发声特点特指右江河谷地区。

二、 右江河谷壮语童谣的音乐特征

我们在分析某一类音乐的音乐特征时常常以例子来分析去说服别人,那么我们就一起再看看下面的例子,分析右江河谷壮语童谣的音乐特征。谱例如下: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材料简单,方整的八小节童谣,旋律的进行平稳,无大跳,只有三个小节的后半拍休止,调试简单明了,音域窄,歌词对称上口,这类童谣简单,一般多为老人吟唱,目的是哄睡趴在老人背上困倦的孩子。壮族童谣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轻声吟唱型,而且多采用一拍一字这样的节奏方式去吟唱。

三、右江河谷壮语童谣的结构内容

壮语童谣的内容形式较为丰富,但旋律则是单一,他们在运用时往往是用声音的强弱,力度的控制去调整吟唱的内容,演唱的内容有催眠曲、催饭曲(专门唱给不爱吃饭的孩子们)、教导曲、嘻嘻曲等。比如催眠曲:宝儿,宝儿,睡觉觉,山上蛐蛐不叫了;宝儿,宝儿,睡觉觉,妈妈抱睡香香。再如催饭歌:阿仔阿仔吃饭饭,不吃饭饭喂猪猪,猪猪胖来宝儿小,小小宝宝书不要。等等。大人们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敦促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颇为有效。

四、结语

壮族儿女是简单的,这也源于养育自己的长辈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教育方式去触动心灵的最深处,不管是民族文化最纯粹的传承还是本土文化最传统、简单、直接的教育,他都能沿袭至今。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SK13LX385。

上一篇: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下一篇:西方钢琴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