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育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09:41:59

新课改中教育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思维的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交流,改变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创新。

新课改现状 素质教育 评价机制

一、令人遗憾的课改现状

多年前,李岚清副总理曾经这样评述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多年后的今天,绝对还可以以此鞭策教育工作者。

1.造假作秀早已成了圈内公开的秘密

“桌子要凑起来,学生要乱起来,老师要演起来”,打着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旗号逼真地演绎。“见机”才用“新模式”,面临升学的毕业班更是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不参与课改,教学还是题海战术,所谓的课改观摩仅仅是小弟弟小妹妹们的表演秀。

2.急功近利

要在开发学生素质的同时,“兼顾”成绩,并且要快出成绩。成绩是硬道理,否则课改就是失败的。

3.评价机制不健全

比如新的方式使一些“走在课改前列的老师”获益,而这些人的评选并不一定科学合理,甚至有的就是“关系户”,严重挫伤了大部分老师的积极性,课改最终流产可想而知。

4.在功利的驱使下,学生的负担不会减下来

在功利的驱使下,学生的负担不会减下来,反而在“更好更强”的幌子下,增加了更多任务,学生更加疲惫。

我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同事,大学毕业有朝气,有活力,担任了班主任。正赶上“课改的浪潮汹涌而来”,他大胆在班里进行尝试,首先确立民主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密关系,其次改革课堂教学广泛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气氛高涨。有时还和学生吃住一起。但是熟悉教学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必然会使一些学“生胆大妄为”,并且成绩短期无法见效。果不出所料,不久就被接二连三警告:班级纪律差,管理效果差……加之有些家长也不理解,反映到学校,使这个老师受了很多打击和不白之冤,精神变得抑郁。最终一学期后,去了一处偏远小学。尽管这个班这个科的期末成绩“竟然是最好的”。

二、课改成为镜花水月主要症结不在于老师学生和技术

课改流于形式这实在怪不得教师――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教师又何尝能真正地自主教学呢?如果教师不按某些权威所倡导的“时尚”去上公开课,甭说获奖,恐怕连关都过不了。请想一想教师上公开课过不了关的后果吧。再说,又有谁不知道教育上自上而下的“两张皮”现象呢?只要学生还被关教室里早读,只要教师“坐班”仍作为一项制度在执行,只要教师仍在利用自修上课,自主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课改还能进行得下去吗?

学生也无奈,教育的功利性被无限放大。加之师道尊严形成的命令和服从、指导和被指导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还是习惯性地根据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套路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一些有创见却略显稚嫩的独立见解毫不客气地“格式化”。并把各种经验、概念、结论“无私”的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根本无从谈起。考试制度的缺陷也使学生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只会模仿、只会接受、毫无创见的人。

是缺乏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吗?很多的成功课堂,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教学有法、技术性的东西教师是可以攻克的。

但是,我们现在攻克不了的是重结果、轻过程,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而这笔者认为正是制约课改深入的瓶颈之处。

三、以人为本,注重教师综合性评价,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课改成绩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考试评价、学生评价等,其中教师评价尤为关键。不是有专家说课改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吗?恰当的评价方式,确实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1.教师评价机制存缺陷

(1)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只重视成绩的评价

无论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学校在教师聘任要求“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这给教师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形成一种为了不被淘汰而去工作的心理,并没有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2)评价结果重奖惩轻发展

学校对于教师评价结果的处理过于功利化,对于在评价中得分较高,排在前面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但毕竟能够得“优”的教师只是少数,多数教师是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况且这种评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确保公正性、公平性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其他多数默默无闻,成绩良好的教师只是一个参评者,评价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无从衡量,评价鲜有实益。怎能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呢?

(3)改革教师评价内容

改革教师评价内容,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角色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合作及奉献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技巧和新课程实施所需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的文化素养。不仅注意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素质评价,包含班级管理、学科成绩、课外活动开展、参与教研教改、自身学习、部门工作等方面内容。

2.建立多元多方位评价机制

(1)重视学生、同行、家长的评价信息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协商机制,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师评价当中来。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2)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互评活动

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啊拓精神,同学科教师是非常清楚的。评价内容可以有:师德、教育理论学习、教育能力、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师合作。

(3)运用定量的评价方法

量的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数据要保证有高度的信度和效度。例如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情况,班级管理,教学质量,参与教科研取得的成绩,部门工作的开展等,都要有真实数据,体现评价操作的可行性,可信性。

(4)运用品质的评价方法

它的运用贯穿于与教师交往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形式,通过和教师谈心、公开表扬鼓励、陈述工作、参与教科研活动等,让教师经常感受着学校对自己的评价。质的评价运用得当,最能体现学校管理啊的真谛,也最能打动被评价者的心,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