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修炼一颗柔软心

时间:2022-10-07 09:38:34

浅谈教师修炼一颗柔软心

摘 要:如果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那么我们首先要修炼的就应该是这颗柔软的心:柔软的心脉,柔软的心跳,柔软的心思,柔软的心怀,柔软的心地,柔软的心音。教师要微笑面对生活和工作,微笑面对学生,像载歌载舞的水一样柔情,爱浓。

关键词:教师;修炼;柔软心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所谓教育不过就是陪伴和守护学生成长,影响和改变学生发展方向——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正在与此。对教师而言,这种修行,除技术和能力层面外,还包括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通过“修正行业”,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教育与佛教,颇有相似之处——都以“普度众生”(对教育而言,这个“生”,就是学生)为目标,以引人向上向善为己任。教师在很多方面,就像先行道的禅师,其主要职责就是接化学生。就此而言,教师应当有一些宗教情怀,或者说应当有教徒那样的情感和襟怀,如敬畏、慈悲、博爱、虔诚、执着……像这些东西,尽管有天生的和本能的意味在,但是它们也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或通过教育经验得到丰富和增强——这就需要我们以“修行”的心态,去面对,去追索。就像南隐禅师所说的,医生照顾病患、救死扶伤,就是最好的修行,对教师而言,教育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最好的修行。教室、课堂和讲台,就是最好的“道场”——在具体的教育场景里,去关注和发现自己的内心,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其实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用佛家的惯用词语就是“精进”:不断努力、向上向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精进”,使自己成为“善知识”才能更好带着学生,在校园里一起“修行”。

1.师生的微笑就是天堂

人与人之间,认识靠眼睛,交往靠心灵。交往、交流,在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言语的承诺”。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足矣。心灵间传递的信息,无须更多媒介;而必须通过媒介传递的,或与心灵无关,或离心灵甚远——从教育的角度看,拈花微笑,即表明学生有了真切感悟和透彻理解,也表明师生之间的幽然契和心领神会。有时我甚至觉得,教育不过就是为了师生彼此的微笑,为了那会心破颜的一刻。走进课堂,看见学生的微笑,我们会有愉悦之感。我微笑着问好,微笑着讲课,下课或放学时微笑着与学生说“再见”——理想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因此,我们的学校,应该是充满笑意的,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布满笑容的。求学的过程,原本快乐而美好。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价值,原本应该愉悦、湿润、写意。这样的美好,要从教师开始,从教师的微笑开始。真诚的、甜美的、安详的、善意的、宁静的,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笑,才能向学生传达积极、乐观的情绪,递送友好、愉快的信息,同时也体现教师的信心和期望。西方有句谚语:“教师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我时常想,一个教师,是否热爱职业,是否喜欢学生,首先会体现在他的脸上,体现在他面部肌肉的活跃程度上。

作为教师,只有基于爱和温情,基于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感受,才能从心底贴近学生。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耐心的引导者、宽容的教育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眼里、表情里、状态里对照自己。学生露出迷恋、陶醉的目光,说明你叩动了他们的心扉;学生显得兴奋、激动,说明你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表现得冷漠、无动于衷,说明他们可能对你的教学不感兴趣;如果学生愁眉不展、哀叹连连,那可能意味着他们遇到了麻烦和困难,需要你的帮助……只有在这样的心态里,教师才会为学生的微笑感到欣慰,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学生的微笑,既是教师工作的镜子,也是对教师劳动的犒赏。我愿意相信,那样的微笑,最能体现彼此的心领神会;那样的微笑,也最能体现彼此的相契相谐。正因如此,教师应当时常微笑,态度温和,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亲近。而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亲近,才能让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2.修炼一颗柔软心

在我们文化传统里,主流意识中,似乎更喜欢坚强、刚烈、勇敢。因此,在我们的心怀里,总有些坚硬、强悍,甚至狂躁、暴戾的东西,外界一旦触及,就会勃然爆发,似乎那就是刚强的英勇,是慷慨和壮烈。而在祥者那里,修行就是修心,修到最后的,大多是圆融、慈悲、柔软,似乎不如此,就难达正道。我时常感觉,现在的老师,太过坚强、坚硬,而少了些柔和、柔软。仿佛一旦做了教师,就必须态度坚决、神情坚毅、性格坚定、意志坚贞,必须说一不二,令行禁止,违者重处。而且越是优秀的教师,越是如此。他们对学生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总是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很多时候,其严肃、严格、严苛,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就是那些原本温情款款、心地柔软的女老师,站上讲台,也往往变得泼辣、决绝,失却了女性应有的温婉、优雅——再大的困难,她们挺着,再多的委屈,她们忍着。她们让自己的那颗心,不断地坚硬、冷漠,以维护自己“伟光正”的形象,维护那所谓的荣耀和尊严。我曾经为此感叹: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很多“优秀教师”,但是很难看到几个“好教师”。所谓好,按我的理解,至少应该是神情温润,心怀柔软的。“柔软心”应该包括谦卑、善良、接纳、承忍、能包容、善妥协、能退让——这既是习性,也是情怀,更是精神。我们笑,我们哭,我们快乐,我们悲伤,我们幸福,我们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柔软心”。而作为教师,如果有这样的“柔软心”,我们就不会偏见、固执,不会暴怒、狂躁,不会莫名大光其火。如果能有这样的“柔软心”,我们或许就能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感觉到他们的心跳和体温,最终与他们“心心相印”。

3.就像载歌载舞的水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真正的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的“暗教育”、“潜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就像春雨,既滋润心田,又不伤根系。因为教育所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思想和自尊的生命个体,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从心底接受外在的规范并自觉去实行,靠的是教师的精心打磨和雕琢。真正的教育,哪怕是批评,也应当是充满温情和爱意,充满人性关怀和智慧的。很多时候,一句轻描淡写的鼓励,一次看似随意的,一道饱含真情的眼神,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如春雨润物,春风拂人,更具教育成效。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纯美境界——铁器的敲打,会使石块破碎,或使其棱角更为分明,锋芒更为逼人;看似柔弱的水,却能在悄无声息的流淌中,在载歌载舞的行进里,在温婉细腻的琢蚀下,让石块变得光洁圆润。教育如水,那谁就是教师的柔情,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只有深切的关怀和爱护,才能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而成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那高明的水上舞者,在载歌载舞的欢快行进里,使那些有棱角、有缺陷的石块,渐臻完善。

4.小结

我们教育的最大期待,不过就是师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像一朵一朵花一样,绽放在课堂里,绽放在校园中,绽放在彼此最为重要的教育生活里。佛法也好,教育也罢,其实质都是修心、养心;而心领神会,应该是心灵间最完美的默契,破颜微笑,应该的教育教学中最和谐的篇章。的确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教师去忍耐和担当,用坚强的意志去承受,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但是,教育的质地应该是温润、温情的,教育的情怀应该是柔婉、柔软的。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心地却应该越来越柔软。

上一篇:浅谈跨文化交际 下一篇:关于流花日用空压机冷却系统改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