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教育

时间:2022-07-10 05:25:06

浅谈幸福教育

摘要: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幸福教育 培养能力

著名教育家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不单他是这样看的,先哲们都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而凭着生活经验,当有人被问及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时,被问的人往往会回答“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之所言 “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感受或心理体验。在人们向着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社会现实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提下,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出现暂时的“短板”,在对事物的认识、探寻或追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难、挫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出现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学生面对时代的冲突、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失望、难过等诸多不如人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不要忘了,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社会逆反、对生活失却信心、意志力脆弱、耐挫力低下等问题,如何能担当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时至当下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奋斗意志和应对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坟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快乐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是享受到的幸福教育。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幸福教育应该成为关怀学生成长的事业,即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如意”,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达到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引导他们从容地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人生,形成追求幸福的基本素养。

但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精神、强化学生的信念”。同样,绝不存在单纯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只能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去实施,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认识幸福、创造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对幸福的察知、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的追求的能力是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时代的未成年学生,有的享受着祖辈、父母的关怀,拥有着富裕的物质条件,生活在不知比自己的祖、父辈优越多少倍的精神环境里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有的被优厚的家庭条件笼罩,被生活中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关系等变了形的生存现实钝化了幸福的感受,认为得到或拥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应该有的,“沉浸在幸福之中”却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这是“幸福的心理体验”能力弱小;有的从小因为隔代关怀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想做的事做不成,遇到困难就让,碰到挫折就退,生活能力低下,生存本领几乎没有,这是创造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低下。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幸福教育的实施,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是调查摸底。制作并发放幸福现状问卷调查,在不作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弄清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察知、体验、营造幸福能力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对症施教。

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将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和主要手段,切实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使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能力,初步具备察知幸福的基本能力。如用一句话描述幸福,用一个词代替幸福,初悟“幸福是什么”。

三是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努力打造以“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设计专题或主题活动,让师生能够在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中和主题活动中感受、体验幸福。如:班集体建设以“家”为称,构建师生热爱并进一步努力构建的“幸福家园”,让“幸福”成为学校生活的“主题词”,形成平等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情同手足、师爱学生、生爱老师、干净整洁、布置温馨、开拓创新、精彩不断的和谐氛围。校园达到绿树成荫、整洁大方、文化厚重、氛围浓郁、师生文明、言行优雅、团结友爱、温和有礼、勤学善思、健康向上的环境要求。

四是精心设计教学、文体活动。在学校的各类活动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和培养起察知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初步具备追求幸福的能力。如,在课间活动中加入《幸福拍手歌》的律动表演,学唱《幸福在哪里》等关于幸福的歌,收集关于幸福感悟的学生心语、小语、征文、演讲稿,举办“我的幸福体验”征文、演讲比赛等。

五是引导美好回忆、反思。开展营造幸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构思、准备、实施、小结中进一步构成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再让师生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认真反思,使他们回忆各项活动中的种种情景,感知到自己身在这个群体中间是幸福的。

六是构建幸福课堂。可开展“幸福课堂”教学比赛。在课堂中,要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关系融洽、师生平等、没有体罚、没有歧视、氛围民主、其乐融融、动口动脑、学有所获的基本要求。

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认为优秀者往往健康、快乐、幸福。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示范者、被模仿者,健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健康,快乐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快乐,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有幸福体验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有幸福的体验,有创造幸福能力的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打造出幸福的氛围、组织幸福的活动。因此,实施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幸福的教师团队。

实施幸福教育,应该获得以下教育成果:《幸福的童年》校本教材;学生体验心语集、征文或作文集;幸福教育教案、辅导案例、论文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集;“幸福家园”校园文化、班集文化物化成果;学生活动及书、画作品(照片)集;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牌;幸福教育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幸福教育活动(音)像集等。

综上所述,幸福教育似乎是一种理想境界的教育。但教育就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但愿能唤起所有教育人的共鸣,共同走向幸福教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幸福论》

2.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上一篇:浅谈合作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