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7 07:47:24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痰液真菌培养后,明确了真菌感染患者144例。分析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及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病程、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结果: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为慢性支气管炎(42.4%)>肺肿瘤(25.7%)、肺源性心脏病(16.0%)>肺气肿(9.7%)、肺炎(6.2%),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0-02

The correlative factor analysis of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ZHAO Li-ping1, FAN Hong2, LIU Jing2

(1.The Hospital of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2.The Cangzhou Hospital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rationa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Methods: We cultured sputum fungus f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patients,unambiguou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144 cases,analyzing the composing ratio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the relativity of fungus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age,course of diseases,antibiotic application.Results: In 144 case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the composing ratio of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was chronic bronchitis tracheitis(42.4%)>lung tumor(25.7%),cor pulmonale(16.0%)>emphysema(9.7%),pneumonia(6.2%),every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Fungus;Infection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为22.8%,并呈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6.9%[1],真菌感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探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对明确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平均年龄67(32~8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1例、肺炎9例、肺气肿14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肺肿瘤37例。

1.2真菌培养方法

1.2.1标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深咳留取第一次痰液送检,并连续送检3次。标本合格判断标准[2]: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 真菌培养痰液标本留取后1 h内送检,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培养时间24~48 h,培养温度35℃,真菌鉴定以分纯菌落接种于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系统内读数鉴定。质控菌株为ATCC 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每例患者痰液真菌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阳性,经鉴定为同一真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为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丝状痰或黏液胶胨样痰或脓痰,重者痰液中可带有血丝,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不同疾病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见表1,慢性支气管炎>肺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肺炎,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

表1 144例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

病种 例数(例)构成比(%)

慢性支气管炎61 42.4

肺炎 9 6.2

肺气肿14 9.7

肺源性心脏病23 16.0

肺肿瘤 37 25.7

合计144 100.0

2.2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98例,占68.1%;年龄<59岁的46例,占3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3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9例,占6.3%;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135例,占93.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4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病程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105例,占72.9%;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39例,占2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3],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4],真菌已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特点为,一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慢性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构成比最高;二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比其他患者真菌感染高2.1倍;三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不当患者。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3.1 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

本研究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0%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后不进行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首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还同时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甚至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周以上。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试验性抗生素的应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由高级到低级、再由低级到高级的轮翻战术,这种抗生素无效换用那种,那种抗生素无效换用这种,反复试用抗生素;二是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医师往往以自身的经验,想当然地应用抗生素;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疾病均应抗感染治疗,因此大小疾病自主应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极易发生真菌感染。

3.2 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淡薄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的患者在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有3例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无效时,不断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类型,以致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而病情仍逐渐加重至死亡。在治疗过程中一直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最后通过死亡前的痰液细菌培养才证实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数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只考虑抗生素应用的种类不正确,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而不注重感染菌谱的检查,这就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放疗或化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可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易发生真菌感染。本研究也提示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较高。

3.4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肺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为了预防因化疗药物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细菌感染,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5],其实放化疗治疗所造成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本身就易发生真菌感染,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菌群,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

3.5 滥用激素

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任何疾病均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激素成了常规用药。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应注意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并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因此,细菌培养监测呼吸系统感染菌谱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尤其是对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慢性疾病、放化疗患者,更应慎重选择药物。同时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洪,郑晓丽,石海香,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2]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87.

[3]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53-455.

[4]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6-255.

[5]石海香,范洪.痰液细菌培养的标本留取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243-244.

(收稿日期:2008-01-08)

上一篇:处方药标签在药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