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人民币升值问题

时间:2022-10-07 07:30:53

浅探人民币升值问题

摘 要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一支独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泛滥于西方政界和媒体。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历史的回顾,压力的分析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不可半途而废的结论。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升值压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回顾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将人民币汇率定在1 美元兑8.7元的水平。此后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在窄幅范围内浮动,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而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高且趋势平稳,现已迈入“6”时代。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趋势放缓,甚至出现反向波动,另一方面人民币对欧元从贬值趋势转为升值趋势,两种现象叠加,人民币有效汇率依然处于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010年6月19日,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如果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20%。

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利率水平等;外因主要是国际上的压力。

(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005年以来,我国年均GDP增长都在10%以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一直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势头,使市场对人民币形成升值的预期。

(二)我国持续的国际贸易顺差。

根据WTO公布的《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的统计,我国商品出口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商品进口位于世界第二,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值的6.2%,相对于09年的虽有所下降,但相对与世界经济形势而言,顺差仍然较大。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本国的逆差状况。

(三)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水平, 2011年9月国家外汇储备32016.8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543亿美元,其中大约有 70%是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的,且主要为美国公债。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四)我国利率水平。

近年来,针对世界经济的持续低速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息政策,使得我国相对利率较高,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使外汇市场上外币供应相对增加,人民币的供应相对减少,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五)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

美、日、欧盟等国不断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欲使我们成为全球经济疲软的替罪羊,达到使其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目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响应,认为人民币购买力长期以来一直被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

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就业和增长的影响有限

目前国内反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主要观点是,人民币升值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行业,中国贸易顺差的下降将拖累整体经济增长。由于出口行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出口下滑可能导致中国就业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从 2008年2月份起的确出现了显著下滑,但是增速下滑并不等于规模缩减。事实上,人民币升值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迄今为止,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的迹象的确已经相当明显,但预料中的失业率上升却迟迟没有出现。这说明影响失业的因素主要是出口规模的下降,而非出口增速的下滑;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可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工资的弹性要比想象中的更强;我国出口行业的产业调整和结构性升级正在进行之中。低附加值和高污染高能耗的出口企业倒闭之日,正是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兼并扩张之时。在净出口下降的同时,内需的有效增长依然能够保障GDP的平稳较快增长。如果因为出口下滑就改变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初衷,不免有叶公好龙之嫌。

如若人民币坚持不升值,一方面,我国以压低各种成本为代价,向发达国家输出实体资源与商品;另一方面,中国出口换回的外汇储备正在并将继续缩水。可见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不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

四、人民币升值进程不可半途而废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大约上升了20%,但实际有效汇率仅上升了13%。人民币名义汇率仍低于均衡水平,中国的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虽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不可持续的水平。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具有双重功效,对维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制度不断健全,中国应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进程,并在适当时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然而,任何结构性调整都注定是痛苦的,都会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必然招致反对,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总之,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绝不可半途而废。

(作者:广东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鄂志寰.按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3,(9).

[2]黄有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大于弊.国际经济评论,2004,(1).

[3]郭佳.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外企业家,2010,(8).

[4]郑银.浅析人民币升值的起因及影响.时代金融,2010,(2).

上一篇:规范学校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下一篇:浅谈金融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