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定位

时间:2022-10-07 06:59:24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定位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措施加以粗浅的探讨,以供读者思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 教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26-0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已确立了其在今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已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被争相采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即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我市于2007年实施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为我市农村中小学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随后市、校又多方筹资为各学校连通了因特网、电子白板教室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提供,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水平,存在着诸多亟待改进之处。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夏市初中各学校目前基本配备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和一个电子白板教室,因特网都已连通;小学中只有学区中心小学配备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因特网已连通;其他村级小学只配备有一个卫星接收室和一个光盘播放室,网络未连通。只有县城独立初中、县城小学、二中、三中有3~5个计算机教室、有2~3个多媒体教室、有3~5个电子白板教室,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都已连通。除初中、中心小学都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管理外,各村级小学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实际授课中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多,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跟不上。大部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只停留在常用软件的使用上,不能对其进行整合与本学科相协调,不具备独立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

1.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仅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他们只是从网上搜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手段,什么时候应使用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应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此外,教育管理者认识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全、教学资源的匮乏等因素也是影响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

二、民族地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

加强和推进我市中小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是当前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在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效果到位等项工作上下功夫。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必须建立起一个“统筹管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有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建议市教育局以电教馆为中心,就向2007年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一样认真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制定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工作。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和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政府每年应拨出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教育局要制定鼓励性政策,对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金,有计划、有步骤逐年补充信息技术硬件配备,并在应用信息技术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奖励;同时也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公司企业赞助、投入,支持和参与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4.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关键是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的系统培训。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制定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规划,要提出明确的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要根据不同需要,分层、分批地对教研员及全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和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

总之,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当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已定,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机遇,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浅论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景观营造 下一篇:关于“人本质自私论”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