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景观营造

时间:2022-06-04 08:53:14

浅论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景观营造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节约用地和成本,建设者将住宅楼越建越密,楼层越建越高,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容积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味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一方面是高密度的建筑群,另一方面又要满足高品位居者的环境要求,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探讨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景观营造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本文从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生态性、观赏性、文化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营造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容积率 居住小区 景观 场所 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47-02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住区景观对于居民来说是户内活动空间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城市来说是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品质的重要基础,但它不只是简单的绿化概念,而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是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它不仅应具有可视性,更应具有可达性的特点,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居住区的全体居民为主体,既包括不同年龄、性别、阶层、信仰的正常的人也包括残障人,真正体现对人的关怀(龚兆先 2001:46~48)。也就是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从业主的利益出发,以自然植物为主,辅以经济、适用的人设施,同时还要考虑与老人、儿童、残障人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景观设施和活动场所(于一凡 2001:49~51)。但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营造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部分开发者和设计者对“景观”概念模糊不清,常常将景观等同于绿化;第二,景观设计跟“风”严重,追求所谓的“荷兰风”、“北美风”、“欧陆风”等,追求景观的大气、在居住区内建造大广场、大水系,而忽略了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忽略了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第三,住宅小区的景观营造陷入要么简单栽树,要么过分强调硬质铺装,过度追求景观的奢华的两极境地;第四,设计与施工现场脱节,在景观设计师不了解施工现场环境,不了解地下管网走向,图纸上设计的景观很难落地实施,经过现场变更营造的景观与图纸景观截然不同;第五,景观设计滞后于小区的建筑规划,常常是建筑规划设计完成后,景观设计师才在受局限的场地内设计景观环境,使景观设计受到场地的制约,景观与建筑很难统一,协调。

二、高容积率居住小区景观营造方法

1.营造具有主题的、宜人的景观空间为小区居民提供邻里交往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应将主景观布置在绿地面积较大、较集中的地方,同时不能忽略建筑周边零散的绿地,这就需要采取空间分隔的手法,把园区分隔为若干小的景区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分隔空间时,要根据不同需求设计适宜的空间尺度。例如,中老年人练太极、跳操、舞剑的场地相对要大而分散,不能设计在同一个场地内,避免跳操的舞曲影响了太极拳路;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形式、大小、配置及儿童活动场地的特色、环境、声景等都要有益于儿童的成长和发育(Susan HERRINGTON et al.2012:49),并且有大人休息的座櫈,这样小孩就可以放心玩耍。

每个独立的空间之间并非完全隔离,而要相互之间保持联系和过度,使各个空间成为小区景观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各空间大小、景观主题、植物配置都要主次分明,“开”、“和”自如,才能形成富于变化而又统一的景观环境。

2.营造生态的景观环境为小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场所

景观生态学的出现为城市绿地中居住区环境绿化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念——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环境和功能认识深入的必然趋势(许恩珠 2002:23)。其实,景观生态设计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与合作关系;在环境景观设计上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原有的、自然的环境,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自身能力,将景观设计融入到自然过程中去,从而显著减少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翟俊 2011:39)。

因为乔灌木具有造氧、遮阴、吸尘、固土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小区绿化营造中要以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灌木为主的绿化手法,而不是盲目跟随西方园林,以草坪为主。住宅小区景观应采用“大乔、小乔、大灌、小灌、地被、局部点缀草坪”的6层立体式绿化方式。在有限看空间内增加叶表面积,提高植物的造氧功能,形成一个小生态环境,小区就是一个独立的天然氧吧。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树木的大小,不盲目跟从“大树、名贵树种进城、进小区”之风,避免了异地移植树木成活率低、成本高的弊端。

在植物种植的方位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理特性。由于小区容积率高,又大多是高层建筑,建筑物密度高,有些地方常年不见光照,在这些地方就不能种植喜光性植物,这样不利于植物生长,还有可能引起病虫害。深根性植物尽量不要种植在车库顶端,一般车库顶部覆土较浅,不利于深根性植物生长,植物的根系也有可能破坏车库顶部。

小区景观中要有水的概念,但要做得巧妙,应考虑北方水资源的缺乏及日后物业维护的成本,可运用小面积水景和喷泉,水景和喷泉的设计要达到有水无水都是景的效果。

3.营造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环境增强小区居民的归属感

景观就是要有“景”可观,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人工造景。小区的景观主要是人工造景。人工造景主要是模仿自然景观再融入人的理念,由山、水、植物、亭、台、楼阁、园路、广场、园林小品等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人工景观。造景的目的就是要其自身有观赏价值。亭台、楼阁、园路、广场、园林小品都属于硬质景观的范畴,一旦建成就一成不变,是没有生命力的。植物属于软景范畴,是有生命力的,它们特有的色、香、姿、韵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变化着。植物景观不仅有观赏,还要其他造景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比如,植物造景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分隔景观空间、增加景观层次,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吸引业主到户外活动,增加邻里交往的机会,增进邻里友情,居住区绿地还有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陈汉明 2009:100~102)。因此在造景时要以园林花卉植物作为主要造景要素。

4.营造具有文化性的景观环境以增加小区居民的认同感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文人造园的传统,因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彭一刚 1986:11),可见它们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被文人墨客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可以说我国古典园林是对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述,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钟情于造园的一种表现。尽管我们处于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小区景观只有赋予了文化性、艺术性才具有不息的生命力。

小区景观文化的营造首先要确定文化主题,主题确定后再用雕塑、景石、亭子、灯具、植物等造景要素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同一主题思想,以规避杂乱无章的多种主题。

在居住小区的营造过程中,给所有的景观造景元素都赋予文化才内涵,使生活在小区的居民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文化的熏陶,从而对社区生活产生认同感。

三、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楼层越建越高,楼间距越来越小,绿地面积越来越少,我们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现有环境,就需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知识,来设计、改善城市环境的基本单元——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

在容积率不断提高、景观用地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采取本文提出的一些景观营造手法,即在居住小区景观营造过程中,通过空间性景观营造手法,将小园区变成大空间,拥有了能与邻里交往的机会和场地;通过生态性景观营造手法,让生活在钢筋混泥土群落中的我们拥有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观赏性景观营造手法,让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小区居民获得愉悦的心情,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拥有归属感;通过文化性景观营造手法,让居住在小区的居民生活更加有意义,对社区有了认同感;通过营造具有生产性的景观环境,让生活在小区的居民有机会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通过这些景观营造手法的运用,使容积率高的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得到提升,当我们生活在有朋友、有健康、有归属感、有认同感、又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社区环境中时,就会忽视住宅小区容积率高的缺陷。

参考文献

[1]陈汉明.2009.淡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广东科技,9:100~102.

[2]龚兆先.2001.现代居住区物质景观模式初探.城市规划,2:46~48.

[3]彭一刚. 198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4]许恩珠.2002.提高住宅区绿化环境质量的探讨.园林.122.22~24.

[5]于一凡.2001.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设计.城市规划,2:49~51.

[6]翟俊.2011.设计生态:走向人工自然的新范式.景观设计学,19:38~41.

[7]Susan HERRINGTON,Chandra LESMEISTER,Jamie NICHOLLS,Kate STEFIUK.2012.An informational guide to young children’s outdoor play spaces—seven Cs findings: making outdoorp play spaces places.景观设计学,22:49~55.

上一篇: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