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习作例文”教学

时间:2022-10-07 06:46:19

浅谈三年级“习作例文”教学

G623.2

“习作例文”作为阅读课文,就意味着: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例文特点和要求。引导观察、分析事物,为习作奠定基础。试以《壁虎》为例浅谈教学尝试。

《壁虎》讲的是壁虎的样子和它怎样捉虫的(静态与动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步骤:

一、根据提示,预读课文。明确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边读、边划、边与同桌讨论:(1)课文抓住壁虎的哪些外形特点来写?(2)壁虎的幼佑胱匠媸庇惺裁炊作?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描写壁虎的外形特征和捉虫的情景。

二、抓住重点,再读课文,领悟写法。根据课后作业2的要求,再读课文,明确作者是怎样写壁虎的外形和捉虫的?我采用了比较法:(1)第三、四段写出壁虎捉虫时的怎样特点?让学生口述捉虫时由静到动的方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像一块冰”那样的颜色和几乎是静止的状态,这就是壁虎捉飞虫前的基本特征,说明作者观察壁虎捉飞虫是下了一番功夫,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仔细、周密和耐心。(2)联系课文第二段描写壁虎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再次读课文,讨论后,使学生明确第二段的外形描写是为第三、四段捉虫作好铺垫。(3)我让学生按教师的板书复述三、四段内容(“捉虫”为重点),体会观察事物的重要。要观察得有顺序,才能写得有条理;观察得仔细,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三、结合观察,以法导写。为了进一步检查阅读效果,我及时让学生学习《壁虎》一文中“外形”、“ 捉飞虫”的写法。寻找生活中的结合点,以片断作深化训练,引导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物征。或:“小猫捉老鼠”、“翠鸟叼小鱼”……等,写一段通顺的话,尽量把话写具体,可以在课堂上试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后练习。

总之,在“习作例文”教学中,要尽量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并重,有机结合,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