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与创新:论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

时间:2022-10-07 05:48:59

常规与创新:论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

摘 要:科学的教学管理需要关注师生的发展,协调师生关系,打造民主班风,制订学生发展计划。立足于对班级管理的客观认识,对如何以上述管理项目来优化教学管理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生;师生关系;民主;班风

中图分类号:G473;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100-01

教学管理是一项针对教学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教学管理包含很多内容,如教学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等,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教学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管理效果也存在很大差距。文章立足班级管理的客观认识,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对教学管理内涵的客观认识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实践中,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阶段内教学计划及教育目标,采用有效的手段或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及教育资源,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其主旨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来说,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是对班级的宏观组织建设,结合新课程要求,打造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制度管理,即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规则制度;三是教学活动管理,即制订教学计划和教育目标,以及确立教学方法;四是教学过程中的课内外活动管理。学校教育是由许多区域活动组成的,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活动过程组织都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打造新型师生关系,二是打造民主班风,三是制订有效的学生发展计划。(1)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极为单纯的,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学生的责任是学习,师生之间的界限分明,定位准确,教师与教材的权威限定了学生必须恪守学习者的角色。诚然,这不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更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打造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共同的学习者,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同学”,是展现知识的媒介,而不是介绍知识的“领导”。要通过平等教育环境的创设,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而能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要善于“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善于“蹲下来”和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善于“蹲下来”和学生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打造民主的班风。民主是增强学生自主性的主要手段,打造民主的班风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实践中,“民主”班风的创设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与学生共同组织学习和活动计划。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同时,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则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满足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他们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因此,与学生共同组织学习和活动计划,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活动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氛围。第二,与学生达成一种默契。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对学生不听教和不受教深有体会。许多教师面对这种状况时,通常是通过要么呵斥,要么耐心劝导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教师可通过教学管理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让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成为一种默契。例如,与每一名学生都达成一个约定,学生是乐于与教师形成约定的。每当学生做错事或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通过微微摇头或注视,学生即领会教师的意图。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形成一种默契,这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3)制订有效的学生发展计划。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制订学生发展计划,教师可结合新课程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或基础教育的相关理论,制订阶段性教学计划。例如,以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一周为单位,利用数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第一周,计划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培养途径为课外活动,培养方法为游戏,每天都创设一个与语言智能相关的小游戏,周末进行总结评价;第二周,计划目标为肢体运作智能,培养途径为体育活动,培养方法为体育游戏。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教师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同时,还要为有效落实目标而制订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管理计划。要兼顾教学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水平,打造能够满足新课程要求的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效能,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阙净燕.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中小学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为例[D].苏州大学,2012.

[2]彭朝门.营造“乐商”培育氛围提升小学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13(29).

[3]屈波,刘拓.创新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04).

[4]杜芳芳.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上一篇:当前足球带球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锅炉智能化控制的意义与相关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