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时间:2022-10-07 05:05:44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摘 要: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师认可和使用。本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了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旨在充分挖掘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高中数学 教学应用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将这一理论引入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进行探讨。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能力情况充分了解,认真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分层。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班级中的学生按以上标准,分为A、B、C三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背景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课堂数学的目的就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指数函数的授课上,根据学生分层,将教学目标也分层细化。C层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掌握01函数的图像特点、性质,并能初步运用概念、图像、性质解决简单问题。B层教学目标为:在C类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指数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独立完成相关题目。A层教学目标为:在B类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指数函数概念、图像、性质解决问题。

3.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教师要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层,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课后给A层学生讲解,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才能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指数函数的授课上,给出函数的定义,函数y=ax(a为常数,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开展分层教学,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及时发现学生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大了教学容量和图像的直观性,使枯燥的图像变得具体、形象、准确,更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从而获得函数的性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笔者通过此次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实践,认真剖析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切实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兼顾所有学生的特征,给学生提供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鉴于数学在高中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将更有助于辅助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秀荣.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45-46.

[2]庄玉芹.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58-60.

[3]周鑫炎.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3):23-25.

上一篇:“因材施教”理念在职教德育课堂上的实践与思... 下一篇:高考《考试说明》对后期复习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