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勘查区地震勘探成果简析

时间:2022-10-07 04:41:43

煤炭勘查区地震勘探成果简析

1勘查区时间剖面波组特征分析

图1为豫东平原地区某勘查区典型时间剖面,经过精细的资料处理后,得到了高质量的地震时间剖面,时间剖面地震反射波能量强,信噪比高,连续性好,其上部的水平层状波组为第三系底界面形成的反射波T0波,下部为倾斜波组二煤层形成的反射波T0波,其与上伏地层呈现出不整合特征,地震效果较为理想。2.1.1水平或近水射波组位于垂直时间剖面的上部(0~950ms左右),是新生界地层底界面所形成的反射波,由于第三、四系地层砂性土与粘性土交互沉积的岩性特征,在时间剖面表现出反射层位多、连续性差的特,点:时间剖面上950ms以上反射波同相轴基本为水平状,连续性较好,表明第四系地层沉积稳定。950~1120ms反射波与下部反射波具有相似产状,但倾角或褶曲幅度比下部要小,二者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关系,为第三系地层形成的反射波。在垂直时间剖面1120ms左右还有一组时强时弱、连续性中等的反射波,为第三系底界面形成的反射波,称T0波,是本次所要解释的目标层位之一。其波组特征强弱不均,结合勘查区的地质地震资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一是与其下伏基岩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在其接触面上不连续不均匀,从而引起地球物理性质的差异,导致T0波强弱不等;二是基岩顶界面岩性风化程度不同,在其风化程度较高的地段地球物理性质差异较小,从而引起波阻抗差变小,导致T0波能量变弱。2.1.2倾斜反射波组勘查区地层沉积为:勘查区属华北地层区,该区为新生界覆盖,石炭~二叠系为勘查区内含煤地层。在时间剖面上位于1120ms以下,其特点是反射波强弱相间出现,反差较大。强反射波振幅大、连续性好;弱反射波位于两个强反射波之间,振幅小、连续性差,甚至出现“空白带”。分析这一反射波组是由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所形成的,反映了石炭、二叠系的含煤特点,煤层与围岩之间存在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而能形成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波;在1380~1500ms区间发育一组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波,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由1~2个强相位组成的复合反射波;该波结构简单、能量强,其中一个相位强,下部的辅助相位相对较弱;分析该组波为二叠系地层中二1煤的反射波。

2钻探验证结果

其方法是利用反映地层密度变化的测井曲线和能够近似反映地层速度变化的视电阻率测井曲线,通过子波波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计算出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结合钻孔柱状资料,与实际过孔的地震时间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地震时间剖面上主要反射波的地质属性。图2是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时间剖面的对比情况。在地震勘探获得进行分析的时间剖面后,在地震测线6310桩号处施工1孔,揭示地层见表1。二1煤,分别于1471.65m见二2煤和1482.22m见二1煤,两层煤间距较近,为10.57m;两层煤所形成的地震反射波为一复合波组;通过合成记录分析其波组特点,时间剖面上该组波就是二1煤层的地震反射波,从合成记录中形成的各地层记录与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地层的波组非常一致;特别是二煤层所形成的地震反射波,其波组特征(频率、相距等)与合成记录所形成的二煤层波形特征完成一致;表明所解释的二煤层反射波是真实可靠的。同时时间剖面上断点反映清晰,小断层反映清晰、分辨率高。

3结语

通过针对该深部煤炭勘查区资料处理与解释实践表明,深部煤炭勘查区由于自身地震地质条件制约,野外原始资料信噪比低,但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料处理步骤,在处理中做到“三高一准确”,在资料解释中能够认真分析勘查区的地质地层资料,准确标定各目的层反射波所对应的地质属性,将对高质量的完成地震地质勘查任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叶红军 千军 李运肖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上一篇:光明戏院建筑研究 下一篇:煤炭贸易发展战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