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因素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03:24:27

浅析心理因素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

【摘要】 股票的价值理论难以解释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本文主要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对股价波动作出解释,并对预测股价走势的技术指标作出心理学分析,以期找到其行之有效的原因。

【关键词】 股票价格 心理因素 技术指标 价值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专注于对股票价值的解释,研究者们的努力取得许多卓越的成果并形成了今天经典的股票价值学说,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种对股票内生价值的探索使得我们可以在认识股价时知道某种股票被低估了或者存在泡沫,正是这种内在的价值依托使得风云变幻的股票价格最终会向其价值回归。但遗憾的是,我们能看到股市变化的轮廓,却看不到其清晰的影像,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能看到长期趋势却难以解释短期波动,自然也难预测到其下一步的走势。对于这个问题,职业投资者们有他们的办法,他们以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为依据,构建了许多指标以测评股价的波动。事实证明,这些指标在股价波动的预测与解释上确实有效,但是如果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以找出理论性依据来说明它们是正确的,职业投资者往往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金融市场由广大的市场参与者组成,它的波动必然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这一说法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将眼光投向大众心理研究的领域,试图从中找到其与金融波动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是极有意义的。遗憾的是,国内学界似乎尚未意识到这一新生联系的积极意义,对于此领域的关注并不太多。鉴于此,本文打算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对股价的短期波动作出尝试性的解释,并对技术指标何以行之有效的背后原因做一个理论探源。如果心理因素对股价的影响真实存在,那么这种影响在何种范围内是有效的,本文也将给出评价。

一、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分类

人类行为的做出,受到行为背后思维判断的指导,而心理因素对于思维判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试图去讨论这种“心理”。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穷尽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现象,而主要将重点放在那些能影响整体市场走势的心理现象上。这些现象对人的影响体现为是一种自我放大的过程:市场价格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在投资者心中产生一些印象――最终这些印象促使投资者做出投资决定。这些能够对投资者决策起到影响的心理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自我保护心理

这是一种描述倾向于为自己所犯错误找借口的心理。比如有投资者可能在短线投资失败后找理由说服自己其实做长线投资也不错,如果市场长期萎靡使得长线投资也成为泡影,则变为调侃自己只是随便参与,只要不卖出股票就不会有损失。在自我保护心理的作用下往往还会选择性倾听想听的消息,忽视可能证明自己错误但真实反映实际的信息。

2、事后聪明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它的预见性,而这种事后能预见的错觉使他们更急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在股市操作中表现为在错过了上涨前的买入机会后,由于产生“早感觉它要涨”的想法而更着急地买入。

3、从众心理

当人们难以理解某件事情时往往会参考别人的态度,并很大程度上受别人态度的影响。比如看看聪明人是怎么做的,或者听听大多数人的看法,我们称之为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不单对于毫无头绪的盲从者起作用,对于握有行动决断的理性个体也同样有效。所罗门・阿什(Solomon Asch)做过一个实验:向被调查者提出一个简单且易于判断的问题,当他们被单独提问时,正确率有99%;当他们聚集在一起被要求依次给出答案时,如果连续三个人回答错误,紧接着的下一个回答者给出正确答案的概率下降到67%甚至更低。由此可见,自信理智的决断也很难经受住群体舆论的考验。人们有向周围环境靠拢以努力使自己不被看成异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坚定的看多者仍会在庄家洗盘时被骗出局。

4、思维惯性

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人们会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推断情况继续保持下去,并且这种推断往往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想当然行为。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牛市行情的末端,投资者们沉浸在资金升值的快乐中,对市场前景极度乐观的人们认为行情还会继续而忽视了股票价格和经济基本面已渐行渐远的事实。

5、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描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自己在行动中的某种错误,在后悔感的驱使下他会想办法尽快将它补救回来,以免被他人发现自己的失误,随后产生自己决策很正确的感觉。这种心理在股票市场中可以表现为投资者总倾向于在自己错误卖出股票的地方再将其买回来。

二、心理因素在股票市场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股票技术指标的解释

本文将波动中的股市归纳为三种典型形态,并考察群体心理在这三种典型市场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1、市场的启动

这里说的“启动”是指股票市场由熊市向牛市的转变,或者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往往长达数周或数月),股票价格由平稳或相对平稳向上升或急速上升的转变。

在一个市场中,只要有成交就必然有空方和多方同时存在,股价经过长时间的大跌,许多绝望的投资者已经在下跌中割掉自己的股票,直至到达转折点,市场上大多数人看空。一些经验老到的多方预感到经济形势不可能再坏,股市已经触底,开始买入股票。这时股价处于历史低位,锁在高位的筹码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大跌,被套的投资者因绝望衍生成麻木,不会因为微小的反弹卖出股票,于是低价和小抛压使得多方的操作成为可行的事实,股价开始上涨。犹豫的投资者选择观望,一些胆大的投资开始加入。当上升行情持续时,踏空的投资者们逐渐感受到懊悔的折磨,寻找机会进入以弥补自己的错误,这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推动了股价的进一步上升,转折形成,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底”。

这样看来,触发行为似乎是由多方执行的,有人会质疑市场少数派多方的力量,这里有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事实:多少股票被卖掉就有多少股票被购买,相对于多空双方人数的不同,股票成交的数量相同使得少数派成为拥有更集中的资本、更专注的判断力和更统一的执行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也是经验老道,能够成功逃顶并将实力保存到最后的一群人。

2、趋势的保持

(1)什么是趋势。这里说的趋势是指股票市场价格的运动方向,但这种运动方向剔除了股票市场中价格的间歇性波动或者突发性改变,演化成一种长时期内(通常数月或一年以上)保持稳定方向的运动轨迹。趋势一旦形成便很难被破坏,趋势市场也可以被描述为是一种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上升或者下降的市场,这种市场形态得以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场参与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2)处于趋势中的股票市场。前一个波浪的峰值成为第二个波浪的底部,这种底部被支撑的现象往往跟前一个峰值所指示的价格处有比较大的成交量有关。那些在前一个波峰附近卖掉股票的投资者们看到股价又涨到了他们的卖出价位,并且似乎没有要停的架势继续冲高,这时我们不难推测到他们中弥漫的后悔情绪。于是认为自己“卖亏了”的投资者会继续关注价格走势以寻机买入。当价格重新回到“错误卖出”的价格时,修正错误的机会到来了,他们会觉得在这个价位重新买入似乎就相当于当初没把它卖掉过一样。

另一方面,下跌中释放的获利套现的空方能量到达成交密集区的成本价位时已变得所剩无几,卖盘逐渐变得稀少。受这两方因素影响,股价在成交密集区得到了“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股票价格为什么是呈阶梯状上升的。

移动平均线(MA)是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求平均,并将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历史波动情况的一个技术指标。它反映股价变动的过去,但有投资者用它衍生的指标来预测股价的未来。投资者认为当短期移动平均线(通常是5日或10日)与长期移动平均线(通常是20日或60日)斜率同为正并相交时出现买入信号,他们称这个买入点为“金叉”。因为思维惯性的原因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价格的变化,当他们意识到价格已经在上涨,并且这种上涨看起来可靠时,他们买入股票。新的市场参与者的加入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上升,当大部分人发现先入场者赚到了钱,从众心理使得他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更多的人加入,市场受到追捧,价格持续上升。这时,这种上升趋势才真正形成,人们的群体行为使得“看似可靠”的上涨信号成为真实的趋势存在,他们使这种“信号”自我验证了。

同时将股票价格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相连,构成通道,股价在通道中运行。类似地,当人们意识到通道的存在并有意识地用它来指导投资行为时,通道图形就能自我实现。

3、市场的逆转

股市中没有永恒的牛市,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大涨后投资者往往沉浸在极度的乐观情绪中。在从众心理、思维惯性和自我保护心理的作用下,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数据漂亮的财务报表似乎都在说明涨势毫无疑问会持续下去,而这种认知大多来源于情感和习惯而不是理智和思考。事实上,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未来预期而不是现实和过去,当经济势头不能支持投资者对股市要求的日益增加的回报时,股价的价值回归则成为必然。

一部分投资者已获利丰厚,他们意识到居高临危,打算撤出追捧游戏。当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少的成交量,但是价格却没有突破时,说明不少买盘加入的时候也有不少卖盘逃出,市场热情骤冷,股价开始下跌。一些投资者在事后聪明心理的影响下认为自己原本已预料到了股价的下跌,于是更迫不及待地出售。恐慌情绪的蔓延,不计后果的抛售使市场变得不可挽回,牛市行情结束。

本文中的更多的是分析市场的一个单边上升过程,对于它对称面的下跌过程如果以相同的思路逆向分析,不难得出相似的结果,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结语

至此,我们看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真实存在,并且这种影响有时候是巨大的,这让我们在认识股票价格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作用。但是,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尽管股价在每一种走势上都有投资者心理活动的影子,却不能说这种影响是其运动的根本动力。股票价格作为“经济实体”的价值表现,受到实体经济发展的依托,这使得其向理性价格即价值本身回归成为必然。可以认为,股票市场中心理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次生的而非根本的,然而它对“动力”本身起到了扩大、助长、促进的作用,其影响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拉斯・特维德.金融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M].上海三联书店,2004.

[4] 普莱切特・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沈平华、周石鹏、文伟:基于心理情感的行为金融股价波动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4).

[6] 罗伯特・J・席勒:非理性繁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融资结构分析 下一篇: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