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文,放眼写作

时间:2022-10-07 01:49:32

立足课文,放眼写作

摘 要: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针对如何立足课文,放眼写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课文 兴趣培养 写作灵感

一、现状与思索

语文教学究其根本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以听、说、读能力为积累,以写的能力为目标。但现在高中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习紧张、生活底子不足、多次失败而引起的心理困惑等,主要在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发展。

写作能力从表面上看来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来源外界却有感于内心的参悟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创见,是作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下工夫的所在。我认为立足课文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立足课文与兴趣培养

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的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地说明了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必须在不断丰富材料、提高材料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否则,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语文课文其实是很好的素材库,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哲学公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在课本当中(现实意义)?以后怎样学以致用,提高作文档次,并着意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又使单纯的文本阅读很自然地变成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宽容〉序言》的教学过程中,主旨是很容易把握的,但在讨论“为什么”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从村民的角度提出了见解:学会感恩。从常规的角度看,我们往往会有定式的思考方向:学会宽容。学生的回答使我眼前一亮,的确,浮躁的现代人不仅要学会宽容,更要学会感恩。班级的讨论也由此升温,学生由此想到“乌鸦反哺”、“幼羊跪乳”等相关事例。在掌声的鼓励下,更多的学生就课文的不同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课文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有助于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更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对语文学习树立自信,势必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诚然,把课文当成简单的教授工具是不行的,而是要立足课文,为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契机。要在课文当中找到一个适当的支点,让学生明白,只要肯思考,课文就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库,为我所用。而且这个素材库一经使用就会见仁见智,不会出现材料重复的现象,可以成为写作的亮点。

三、课文情境创设与灵感激发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难,往往以没有“灵感”为由。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呢?

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观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避免了下笔时搜索枯肠之苦;领悟了范文的写作方法,形成了写作的洞察力,避免了写作时捉襟见肘之窘,但仍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产生写作灵感,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即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立足课文,放眼生活。

朱自清的荷塘升腾起来的是对苦乐生活的慰藉,李乐薇的楼阁飘散出来的是品精神家园的快乐,川端康成的未眠花追溯的是看花开花落的人生。可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学习压力大,很难立足课文,驻足生活,为我们所熟悉的可以用来作为感受对象的事物,往往会被他们忽视。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一篇课文后,学生理解了一个在狂妄年纪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在古园里对生死的参悟,并为他战胜困难的勇气而喝彩。但对于带给史铁生生命感悟的母亲这一话题却提不起任何兴趣,尽管成年以后的史铁生在字里行间饱含对已故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对于有生活经历的成人来说,每读到“母亲”这一部分,都会潸然泪下。我也不例外。怎样把这来自于生活的感受带给学生,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呢?我想到了源于课文的“情境设置”的授课方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是播放歌曲《婴儿降生时》,让学生闭起眼睛体会母亲面对刚出生婴儿的情境。然后利用《哈里·波特》中母亲为保护小哈里·波特而被害的原文叙述,让学生回忆为什么哈里·波特拥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哈里·波特身上有母爱的印记,它一直鼓励哈里·波特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母亲爱的印记,这个印记也会成为我们强大的动力源。史铁生身上也有母亲爱的印记,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向母亲大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母亲就因过度操劳太早地离开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母亲身上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并同时告诫长大了的孩子,不要跟母亲来半点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

带着这些情境片断让学生再次埋头于《我与地坛》的文本阅读,灵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激发,学生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捕捉到了日记里:

“清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摇篮/有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在和着阳光微笑/他断然不知/身边用手摇篮的人/是谁/他只知道/那是个模糊的影子/而那摇篮的人却只是微笑/并不在意/那人的眼光柔和而安详/却又在霎那间/变得坚定/仿佛要用一生的光阴去守候他的婴儿/为他遮挡/人世间的风雨。”

实践证明,立足课文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有效途径。只有调动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会“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才能形成“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泉源。

对学生的写作冲动要及时鼓励。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灵感——即使是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小小的片断,教师也要如获至宝地将其抓住,然后肯定他的创造,帮他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直至完成。这不但使学生虚幻的灵感变成了现实的文字,更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喜悦和继续写作的主动性。如果教师在学生无法完成创作时参与创造,共同完成,更能使教师的劳动成果转化为激励学生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永不枯竭。

综上所述,课文不是枯燥的代名词,而是情感的载体。它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灵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行.中学语文,2004,7.

[2]用好文本这个作文素材库.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8.

上一篇: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