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时间:2022-10-07 11:09:31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摘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特点,本文结合从事环评的教学经验,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为今后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项目中开展环评工作的能力,为环境工程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00-02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门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并涵盖了环境工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细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招生比例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环境类专业从无到有不断地发展,同时它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对环境学科的专业课进行必要的改革是环境学科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国内许多著名大学都在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些典型案例及方法,教师通过讲授给学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方法、解析工程的特征、识别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预测环境的质量状况等,从而使学生具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能力。本文作者结合民族本科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应用性和系统性特点,及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何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明确学习目的,更新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所学的内容,对受到影响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影响环境方面进行预测,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较丰富,教师的头脑中应勾画出课程内容的整体轮廓,了然于胸,授课时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收放自如、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师应开展培训学习,并准备新的教案,以便保持课堂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但该课程的课时量相对较少;教师对该课程内容的讲授方面,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传递给学生,再说大学生本身自学能力比较强,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环境影响评价”的部分内容。作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1)不是讲课内容越多越好,而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对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方法是最主要;(2)如何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如何让学生理解工作程序图,如何对环境现状和预测进行评价等,并在所评价的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等。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呢?“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全讲所有的内容,而适当地安排,也让学生给大家汇报某一部分内容或讨论某一个案例等。这种教学方法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带到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从“学”转到对“教”的参与,为了构建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作者在每堂课上留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及讨论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内容。每一堂课上让一组学生准备10分钟的演讲,演讲结束后给学生留5分钟的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最后5分钟由教师给予学生简单的评价与总结。作者在去年整整一学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响较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作者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事先给学生交代清楚本次实践课所要调查的地点、调查的内容、监测的指标及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学生对调查问卷、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实践课上,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进行研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更富有趣味的内容,而且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结合讲座、报告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应采用实际的例子来引入课程或者课程内容讲课过程中,学生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则也应采用实际的案例;如不采用实际例子来引入课程或穿插到课程,则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无法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每次课内容之前,应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有关的实际例子,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关环评的实际案例。

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内容来说,每一章的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每一章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环评报告书。从而每讲完一堂课的理论内容后也给学生讲解切合本课堂内容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这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接受新的内容。比如:讲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这章内容后,结合燃煤发电厂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如何确定该项目中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的季节与布点,该项目废气排放执行的标准如何,该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多大的噪声等内容。该案例基本涉及到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理论知识,这使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能快速吸收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教师虽然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内容讲授得细致入微,对实际案例分析得较透彻,或者学生在课后学习环评有关的知识,在校内也进行过环境监测评价的实践操作等;这都与社会环评工作无法完全拟合,因此,邀请社会上有关环评的专家,以讲座、报告等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实际环评工作中主要评价步骤及方法,环评工作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如何,学生的环评方向的就业情况如何等等,这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遗憾。

关于环评的讲座和报告的安排次数,根据该课程的进度,一个学期应安排2~3次,一般安排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前和结束之后。这时学生正学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学生更能理解专家所讲的内容及实际项目的意义,并与专家及时互动,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师生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和报告,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环评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对环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四、突出环评的重要性

现如今,许多工农业项目都需要提供环评报告(具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环评报告),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年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规划新建10套炼油及配套装置,一套15万吨聚丙烯生产装置;以生产汽油、柴油等产品为主,同时还将生产聚丙烯、精丙烯、苯、液化气等副产品,产品总量464万吨,项目总投资78亿元,计划2012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00亿元,可缴纳税费50亿元以上。同时,该项目广泛应用资源、能源节约技术,环境污染也将大大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2.4%,外排污水量削减58.1%。虽然该项目的建设对地方财政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取得所有批文之前必须通过环评论证。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五、促成产、学、研一体化

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加强与环评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联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以社会实践或勤工助学模式参与到环评从业单位的环评报告编制流程。通过上述模式既增加了教学与产业的联系又给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新模式。

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环评专业之间的联系,通过远程教学和联合办学等模式,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素质。

鼓励“环境影响评价”授课教师及环境专业教学人员积极申报环境类相关的科研项目,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环境自研课题的数量。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尽可能更多的学生参与,使学生增强实践技能。通过这些项目既能为教师评定职称创造条件,又为民族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创立了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六、结语

该课程实用性较强,作者结合所讲授环评课程的经验,对如何改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环评方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讨,作者从明确学习目的、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结合讲座、报告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促成产、学、研一体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将来为社会解决环评工作的简单问题,对以后深造和从事环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作者计划从加强环评教材的建设,扩大学生在环评部门实习的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巩固已有的教学效果,推动我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扬恒.对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7-10.

[2]彭永臻,曾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6,(6):38-39.

[3]林俊峰,崔喜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78-80.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初探 下一篇:创意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首饰设计专业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