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合作学习经验刍议

时间:2022-10-07 10:55:14

数学课合作学习经验刍议

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数学课堂应出现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融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数学 新课程 合作学习 经验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学习过程中搞好合作学习。

一、数学合作的意义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其意义在于:⑴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⑵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⑶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广泛的实用性,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三、解决论题的做法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 学生分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二) 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三) 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候合作学习的时间不是一节课、一天、一个星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如我在讲“班徽设计”这个内容时,布置学生分工合作,时间一个月,让他们为班设计一个班徽,经过同学的努力,各组都交了作品,然后在所有作品中评选一个作为本班班徽,这样,学生都觉得很自豪,大大提高了班的凝聚力。

(四)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比如:进行四边形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先说出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顶点、边、内角等概念,然后与三角形类比,说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顶点?四边形的边?四边形的内角?怎样表记一个四边形?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围绕上面内容,进行讨论。运用类比的方法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到小组里参加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争论,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指导他们看书来导求解答;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逐一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上述问题的共同探究中,比对三角形与四形的定义去发现两个概念在类比中的不同点,提出为什么在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必须加上“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而在三角形的定义中却没有?引导同桌的同学一道用四枝笔在课桌面上搭一个四边形,在老师的演示下让学生模仿搭出空间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进而说明,为了排除空间四边形的情形,必须在定义中加“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使学生印象深刻。再是对比四边形的表示法与三角形表示法的不同之处:三角形的表示法有符号,且顶点字母没有顺序,而四边形的表示法没有符号,而且要按顶点的顺序来表示。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2]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当代素质教育,2004年5月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上一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基本图形探究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