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管理 追求“绿色”质量

时间:2022-10-07 09:01:44

优化教学管理 追求“绿色”质量

质量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应当是“绿色”的: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学生;在关注考试分数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追求全面育人的“绿色质量”目标,我校在优化教学管理上作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目标

教学质量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度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强化全校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工作会,会议内容包括:教导处全面分析上一学年的教学质量情况;语文、数学、外语、艺体四个教研组剖析学科教学现状;教师代表交流优质经验;学校公布提升质量举措,与教师签定“绿色质量目标责任书” (含“教学常规目标”“合格率目标”“优秀率目标”)。会议的召开,帮助老师们了解了自身现状,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而且每一个岗位的教师都有了自己明确的质量目标。每学期末,又分别对年级、班级、学科、个人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有利于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二、规范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育人质量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应当是充满生机、洋溢和谐的“绿色”课堂。为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明确了“六认真”要求。比如,针对认真上课,提出教学“十要求”:按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做到周前备课;教学目标明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课堂上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超过20秒钟,把问题留到课后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布置作业,不加重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下课前,要对授课内容作总结;课后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每节课后,写出教学改进措施。这样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资本,好的习惯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增强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倡导教师、家长通力配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制定了“学生一日行为标准”“学生良好习惯标准”,倡导学生每天做到“八个一”:做一次家务,走一次队列,写一次日记,练一次朗读,读一次名著,背一次格言,练一次书法,唱一次好歌。培养学生“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的习惯、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各年级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并严格加以实施。由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有了一套可操作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文化素养。

四、扎实教研

教学研究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绿色教学”研讨活动成了老师们的精神大餐。为切实提高研究效益,我们将课表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有一次(半天)参与集体研究的机会。教学研究内容:单周开展年级备课组教材研修活动;双周开展学科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

1、教材研修。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课标教材的编排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面对教材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教师们深感困惑与盲然。为此,我们分年级分学科成立了备课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本组教师轮流主讲,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教法,开展集体备课。从而促使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剖析教学流程,解读教学方法。

2、主题教研。分学科、分学段成立教研组,将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针对每一个主题扎实开展“四个一”主题教研活动,即:一次专题学习(围绕活动主题组织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一次专题研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一次课例研究(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剖析一堂课,听课、评课、议课,制订最佳教学方案);一次经验交流(每位教师在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得失,相互交流,经验共享)。这样,老师们就可以在研究中吐露困惑、表达见解、分享收获,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这些做法切合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说绿色是一切希望所在,那么绿色质量则是一切教育的旨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助推育人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下一篇:浅谈短跑项目的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