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7 08:59:21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要求也更高,需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外语多方面专业要求。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及跨境电子商务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39-02

跨境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它是指分属不同国界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智能移动及其他相关信息平台,以B2C和C2C两种主要模式实现企业或自然人与终端消费者之间达成交易、完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的一种贸易方式。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增速逐渐放缓,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异军突起,正逐渐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2015年6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出了四大举措。2015年6月1日,阿里巴巴在京启动“百城千校”计划,宣布将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方组织,培育百万中国新外贸人,要在3年内培育出100万具有跨境电商实战能力的人才,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愿景的实现。这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从培育期逐渐步入战略期,跨境电商在我国商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分量将进一步提升、凸显和加大。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求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外贸业务知识和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主体的消费理念、文化和行为,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中显示,七成以上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为国际贸易,排名第二的电子商务专业占59.9%,排名第三至五位的专业依次是外语、国际商务和国际运输物流。而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岗位需求的分布则分别为:业务岗位占61%,技术岗位占23%,管理岗位占16%。然而,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却相去甚远。根据调研,跨境电商行业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同时缺乏国际视野,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希望应届毕业生提高在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缺口,一是人才存量不足,二是有经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更是极少。我国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实现“互联网+外贸”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国家政策上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力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来,社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虽然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这门课程,参与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但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往往与企业经营实践相脱节,学生更多地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非真正的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即使有部分高校有校内实训课程设置,但也缺乏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训,使得大量毕业生不能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

三、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跨境电子商务和传统电子商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地域上的区别,需要学生有一个更为开阔的互联网思维,不仅对电了商务有正确的认识,还应该具备外贸和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是一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2.师资队伍相对缺乏。跨境电子商务近两年才发展起来,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都增设了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但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大多没有跨境电商方面的实践经验,而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导致授课内容更多地依赖书本,而且目前国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较少,可供参考与研究的案例也不多,导致跨境电子商务授课过程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

3.校内外实践条件欠缺。作为高职院校来说,校内外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校内实践一般主要依托于相应的软件平台来实现。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是以敦煌网、速卖通等平台为基础。但这些平台在合作共享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对学生来说要精通各个平台的运作,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并不完善,虽然很多的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中,但大多数都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领悟到跨境电子商务深层次的内容,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也缺乏人才支持,校企合作无法真正开展。

四、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1.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由学校、电子商务企业组成的专家小组,深入市场、企业、各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调研各层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确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上要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入手,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涉及电子商务、外贸和外语等多个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外贸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和平台操作,具有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工具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工作。

2.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充实校内外教师数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派出校内专任教师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挂职锻炼,同时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从校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聘请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将一线最新的跨境电商技能传授给学生。

3.充实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要求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依靠纯粹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强化实践教学,需要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入手。校内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将一流的实践软件平台引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校外与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将校内和校外实训有机结合,通过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训、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共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培养模式,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1)组建跨境电子商务订单班。订单班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入学之初,根据订单班人才培养要求进行选拔,组建跨境电商订单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授课地点相对灵活,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第三年通过考核,合格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2)引入真实企业项目实战演练。信息化条件下,无法全部实现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开展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让学生分角色参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3)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班。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支持下,利用校内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室,鼓励专任教师和学生在亚马逊、速卖通、EBAY、WISH等跨境网络贸易平台注册网店、销售产品。通过真实的创业体验,将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创业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正处在蓬勃向上的发展阶段,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吸引跨境电商行业的企业进入学校,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培养真正适合我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江苏商论,2014,(11):26-27.

[2]熊传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展望,2014,(21):105.

[3]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184-187.

上一篇:浅谈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下一篇:机电物资成本管理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