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探索

时间:2022-10-07 07:22:24

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探索

[摘 要]鉴于导师制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上的良好运用及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导师制,以培养出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探究。

[关键词]高职;无损检测;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25-01

一.导师制的起源

导师制是与学分制、班建制并存的三大教育模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率先实施了导师制,导师制把教师执教和学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及思想品德引导,实现专业理论实践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其学业、发展、就业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了学生又快又好的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职实施导师制的背景

2.1 高职教育背景(以无损检测专业为例)

以往我国的导师制常见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开始陆续采用导师制。当今我国科技迅猛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无损检测专业的招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日益深化,使得无损检测专业现有学生培养管理工作遇到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致使入学门槛降低,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优秀毕业生比例下降。(2)部分学生从高中步入高职,无法尽快适应高校的培养模式,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模糊。(3)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日益深化,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学生关心所学专业是否能使自己在毕业时找到满意工作,但并不清楚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4)高职教育学制一般多为3年,时间较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一门技能。(5)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讲授专业课前有时需要复习一些数理化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对学习有抵触心理,教与学的关系不易协调。

2.2 现行无损检测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现高职院校常采用辅导员制、班主任制和学管制,均存在教学与学生管理脱轨的现象。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课程选择;授课教师不知道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就业情况等。但若实行导师制,则可把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上述教学与管理不统一的现象的发生,促进了高职生人才的培养。2.高中教育与高职教育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初入高职校园的高中毕业生而言,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无损检测专业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专业发展前景不够明确,这时需要一名同时具备较高无损检测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导师来给予及时指导。3.目前高职的授课形式一般为大班授课,即一对多教学,而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渠道较多,且随时展,现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0后”,在学习方法、思考方式、性格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导师制的采用能够根据个体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给予及时指导,有效加快了学生的成长,更好的满足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三.导师制的实行

无损检测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可尝试采用类似于研究生式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行方法如下:

3.1 导师的任职条件

1.导师需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热爱学生工作,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工作踏实,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2.导师需具有无损检测专业的双师素质,熟悉无损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导师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以便在学生的个人专业发展方面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3.2 导师的工作职责

导师要全程参与高职生的三年学习生活,建立班级学生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本人爱好特长等,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导师需深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班风和学风建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遵章守纪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好积极向上的观念。导师需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给予及时指导,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和实训情况,定期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个人专业技能发展的专业实践项目,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定岗实习活动并考取无损检测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支持学生踊跃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及专业技能竞赛。使得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同时还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成为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3 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和思想成熟度的差异,班导师可在各个时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一时,学生刚步入高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较为迷茫,导师应根据无损检测专业特点及市场对无损检测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计划,使得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自己在大学三年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大二阶段,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许及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以便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具备竞争力。另外,班导师还需督促学生考取无损检测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大三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导师需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当前无损检测专业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准备。

基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模式面临的诸多问题,在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实行导师制很有必要。导师制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出更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但导师制的执行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

[2] 校企合作背景下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2012.

上一篇: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考 下一篇:浅析支都煤矿回采工作面防突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