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7 07:01:21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经济发展的本体规律,河南省委提出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心,加快中原崛起,努力构建“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的文化支撑体系。鉴于此,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政策;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对策建议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可谓占尽“天时”,其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和创意产业强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省既有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还有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杜甫、韩愈、岳飞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具地域优势,可谓“地利”。[1]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同时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更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保证,可谓“人和”。河南省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多出青年才俊。河南省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研究人员,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特征

尽管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其发展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产业结构比例失衡

河南省文化产业整体性比例失衡,内部结构矛盾突出。文化产业的主体相对薄弱,诸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层更显单薄,这是河南省文化产业人均效能偏低的根本原因。针对当前文化产业结构内部比例的不均衡,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干预其机制调整,各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搭建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2.文化企业融资难,资本供给不足

河南省文化产业应该形成多渠道融资格局,坚决避免投资主体的单一化,文化建设资金来源依靠政府。当前,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受限过多,并且以娱乐业、广告业等为少数主体。而投资控股、金融信贷等融资手段发展过慢,致使文化产业融资格局狭隘,资金短缺。

3.文化创意型人才缺失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目前,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缺乏既懂得现代文化产业经营之道又了解资本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型管理人才,又缺乏既熟悉数字技术运用又掌握网络传输的高技术创意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相融合的领域,尤其需要多元复合型创意人才。

4.缺乏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是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电子信息领域在制造环节具有显著的劳动密集型特点,而河南省人口密集,具有先天成本优势。但由于河南省本地受区位条件影响,而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技术资源。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加大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强度,借助科技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文化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容限制,进而推动两者的共同进步。

5.文化产业核心原创力不足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即便守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但不知道如何变通,不懂得与时俱进,不结合现实的需求,甚至不能用现代艺术形式去表达,只能造成文化产业的萎缩和退化,因此创新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河南省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智力、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充分发挥作用。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总述

目前,河南省文化产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规模大、发展快,但是产业内部发展极不平衡。河南省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以战略性的眼光审视和考量这个问题,不但要调整内部结构、加大力度扶植弱势行业,更需要从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上作一系列调整工作。

1.产业规制化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机构建立,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线”指导力量,形成省与市、区(县)两级联动的推进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心点,强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优势合作,搭建商业经济、人才培养、风险投资等各项服务平台的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人才技术、融资交易、创业孵化、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来共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2.产业区域化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主导产业的地位,注重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应将旧城区改造、历史古城的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积极整合起来,尽可能做到保护各类文化遗迹遗址,形成文化地域的显著特色。同时,还应关照建筑环境中多元异质文化的和谐共生,建立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区域的文化生命力。

3.产业集群化

河南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便是如何将全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转变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发展模式。全新建设模式是基于城市发展着眼点,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定位等进行全方位规划,运用政府政策措施来予以推进建设的模式。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带来的问题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转变思路,适应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以规划建设全新的产业园区为主导,自发集聚模式和旧存资源改造提升模式为辅,实现该省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4.产业数字化

数字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围绕数字化技术表现的创意方式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运用数字创意方式整合“文化资源”,通过创造与再现,重塑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搭建新的产业群落。实现从传统构造产业到数字技术产业的转换,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社会经济价值的提升。

如上所述,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战略部署出发,整合集“产业规制化、产业区域化、产业集群化、产业数字化”为一体的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是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的实力、活力、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尤其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升政府宏观战略布局能力,把更多权力下放到企业自身,这样才能深入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实力、活力与竞争力。同时,应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战略,发展传媒出版、艺术品、文化旅游、武术杂技等优势特色产业,并兼顾动漫游戏、会展文化等新兴行业,以此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

2.积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构建多元投资主体

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发展。积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培养多元投资主体。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应该成为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3.培育创意人才,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核心要素,更是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动力。引进与培育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科研院所针对创意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方案与实践教程,以培育既精通经营管理又懂策划创意,并熟知国际规范和运作的多层次复合型创意人才。

4.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化产业引导与管理

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两个“互为表里的超级产业”,信息技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助推器。在信息技术的保障支持下,构建适应经济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单一的经验管理转向科学有序的管理。

5.增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核心原创力

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关键是要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要让创意变成生意,让才华变成财富,让资源变成品牌,让文化变成经济。河南省已成立创意产业协会,专门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项工作。该省著名旅游文化品牌“老家河南”已在央视热播,这是成功整合河南文化资源的典型案例代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应该争取更多的优秀文化资源成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从而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核心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变丽.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及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

上一篇:鹿城区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