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消费剖析

时间:2022-10-07 06:48:56

青少年体育消费剖析

[摘要]本文对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等视角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特点进行了剖析,不但阐述了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的共同点,而且针对其不同年龄、不同经历而形成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总结。本文根据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提出了如何培育未来体育消费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建议

前言

体育消费目前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消费,在日常生活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消费者是体育消费的主体,了解体育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无疑是我们研究体育消费的立足点。体育消费者在购买体育商品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欲望,形成不同的消费层次和结构写作论文。青少年是体育消费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少年是体育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不论是在个人消费方面、家庭消费、社会消费趋势的影响方面青少年群体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同时青少年作为未来消费的主流、未来消费的意愿领导者,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的走向,其参与体育消费的程度会影响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归纳出这一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以此为有关部门指导青少年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沈阳市13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行为。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笔者通过对沈阳初中、高中以及社会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关于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同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365份,有效率为73%。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共有的特点

1.当代城市青少年视体育消费为时尚消费,把体育消费看成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青少年向来是求新,求奇,走在时代前面的先锋,体育消费中的部分内容就是时尚的象征,首先在品牌概念盛行的今天,运动服装以它新型的款式,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强烈的现代意识,时代感和个性感更是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眼球;其次运动项目也成为引领当今时尚消费的流行因素,无论足球、篮球这种传统项目,还是轮滑、单板、攀岩这种新兴项目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最后,体育明星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尤其雅典奥运会之后,刘翔、姚明等已经成为青少年眼中的明星,从而带动了追星一族的体育消费。

2.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意识较强,消费观念超前,但尚未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青少年由于受年龄、社会阅历的制约,其体育消费观念虽已初步形成,却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只是停留在把体育当作游戏的意识层面上,觉得好玩、感兴趣才去消费,属于感性消费。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人受传统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形成了“量入为出,略有盈余”和“先攒钱,后消费”的消费理念;而当今的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观念、思想影响较大,有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观,这无疑是对中国千百年来消费观念的深刻变革,这就为青少年体育消费创造了首要条件。在进行青少年年均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显示,几乎不花钱的占11.8%,50元以下的占23.6%,51-100元的占24.5%,101-200元的占22.6%,210-500元的占12.4%,501元以上的占5.1%。

3.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结构与成年人的体育消费结构相比趋于均衡体育消费结构主要包括实务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总的来说,与成年人相比,当代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结构趋于均衡,虽然实物型消费仍居主导地位,但比例逐渐下降,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消费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青少年体育实物型消费占总消费的54.8%,体育劳务消费占34.9%,观赏型消费占10.3%。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另外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尽管属于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行为,但它却十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促进了他们在课外的体育观赏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

4.由于年龄的原因,青少年体育消费具有自愿型和非自愿型兼有的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愿型消费占主导地位由于青少年对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低,选择范围较窄,加

之其消费具有对父母的依赖性,他们在购买行为上一方面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又缺乏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其购买心理与行为常形成矛盾。因此,笔者将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大体上分为自愿型体育消费和非自愿型体育消费。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自愿型的体育消费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6%,非自愿型的占到总人数的44%;自愿型的体育消费内容以体育用品为主,尤其是运动装备,非自愿型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培训为主,主要是家长为了孩子的素质技能培养或升学等因素的考虑而为孩子选择的。

笔者认为,自愿型体育消费是指青少年由于对某一体育项目或用品发自内心的喜爱甚至狂热而自觉地要求购买该体育商品。这种购买行为往往是由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城市青少年大多喜欢猎奇,追求新颖时尚,因此青少年对体育活动内容的品位需求远远高于成年人。首先,体育服装上要求款式新,追求名牌,他们常以拥有“名牌”而自豪。其次,运动项目上他们追求前沿的、刺激性强的项目,如轮滑、攀岩等代表时代潮流的项目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这些项目也体现了他们的年龄优势。第三,当代城市青少年大多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校园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行为,跟随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也比较严重,由于新潮前沿的体育运动是时尚的象征,多数青少年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因此体育消费也成为学生之间进行攀比的途径,从而引发了他们的体育消费。

笔者认为,非自愿型体育消费是指并非出自青少年的意愿而从事的体育消费活动。这种消费活动主要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的,受家长的体育观念的影响较大。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有所发展,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孩子的体育教育上投资,把孩子送到专业教练那里去训练;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就会给孩子报一些专项培训班;有的家长只想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或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就会带着孩子去观看竞赛表演或是带着他们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这些活动都带动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虽然其中一部分青少年开始时可能是非自愿或被迫去参与或观看比赛,但后来可能发展成为自愿行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青少年,在体育消费的状况以及消费观念、心理和消费结构是不同的。笔者将青少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

1.在校初、高中学生体育消费特点

首先,18周岁以下未成年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在校中学生,他们当中一部分人进行体育锻炼是迫于升学的压力,高考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加分,所以可以加分的体育项目容易受到重视,家长也愿意出钱培养孩子。其次,体育活动时间是保证体育消费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都很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因此中学生的课业或多或少的限制了他们的体育消费。据调查,由于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占42.3%。再次,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几乎成了中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日常着装,这一点是任何年龄的群体都不具备的。最后,由于年龄的原因,特别是初中生的依赖性很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有人陪伴,据调查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和同学在一起的占70.5%,排第一位,需要在老师指导下的占23.6%,排在第二位,而独自一人的只占5.9%。

2.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与上述初高中学生相比,在校大学生一般都在18周岁以上,他们的体育消费目的比较明确。除了满足健身要求,他们进行体育消费还可以满足社交、娱乐需求。其次,大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主要以自学为主,因此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为他们的体育消费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三,大学生一般都住校,受父母约束较少,比较自立,因此以自愿型消费为主。

3.18周岁以上参加工作的城市青年体育消费特点由于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意义上限制着体育消费,因此有必要把城市青年分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以区别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差别。首先,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在进行体育消费的时候表现得更理性,更具科学性,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了解运动方面的一些常识,因此他们大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消费;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易冲动,跟潮流,追时髦。其次,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体育消费意识较强,目的较明确,他们更清楚体育运动的益处,因此他们体育消费往往是主动消费,比如他们会有“我要去健身”这种主动思想;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流行元素的牵制,有一部分消费属于被动消费,比如有些青年人看身边的人去健身,会产生“我也去健身”这种被动思想。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体育消费的文化色彩较浓,并且较善于计划,控制性较强。这一特点,也可以延伸至在校的大学生。

三、建议

1.指导青少年体育消费,应着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意识,指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与游戏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笔者认为体育应该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出来的最好途径,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可以使青少年脱离庸俗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体育消费可谓是一种积极的消费方式。

2.培养在校青少年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关于体育消费常识的简介。体总网的一条报道标题为“学校体育迎来突破性发展体育消费平均397.42元”,可见学校体育在体育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3.对于那些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了的城市青年,则需要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如在大众媒体上穿插一些体育消费知识或在社区进行一些必要的宣传等,正确引导其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载自黄志坚.谁是青年?———关于青年年龄界定的研究报告1(中国青少年研究网—专题研究报告2003),

2曹可强.论居民体育消费的特征.《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张辉,罗建英.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刘峰.陕北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5.1

5周传志,冯奇荣.论家庭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第3期

6陆志成.体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体育科研》,2005.1

7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

上一篇:高校管理教育应用 下一篇:体育教学六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