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老百姓放心

时间:2022-10-07 05:57:09

大学生村官,老百姓放心

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个城市化的年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的时候,把人才拉向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有人把大学生当村官比喻成一场正在进行中的乡村实验。“村官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问题不能掩盖政策的光芒。

2003年开始新疆尼勒克县陆续开始选拔大学生村官,几年来全县先后有89名大学生村干部活跃在最基层,大学生村官成为组织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的重要力量,为尼勒克县农民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带来文明和富足的生活,一种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正在形成。

“在农村做事大有作为”

近些年,尼勒克县一些农村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村班子后继乏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致使村里的各项活动无人组织,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村成了“软瘫村”,这愁坏了乡党委一班人。2003年尼勒克县开始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这让尼勒克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思维超前、敢想敢干。”尼勒克县组织部负责人这样概括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的作用。

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总人口334户1545人,少数民族占50%,是全县少数民族群众最集中的行政村。全村仅有耕地面积3844亩,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生活困难,仅贫困人口就达180户,占总户数的53%。2003年大学毕业生刘江平被列为大学生村官计划,被聘为多尔布津村党支部副书记,2004年又被选为多尔布津村党支部书记,他刚到任,把发展经济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放在了本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村里制定了今后3年至5年的发展规划,大胆地提出了“米袋子、菜篮子,肉罐子”的工作思路。

从一开始的简单养殖,发展到规模化养殖,从一开始简单的庭院种植,发展为现在的无公害蔬菜规模种植,现该村已形成了畜牧养殖基地8个,蔬菜大棚530多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创产值达300余万元。2006年,多尔布津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784元,全村实现脱贫。

“当‘村官’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感到‘村官’这份工作使我更加充实,并且更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年轻人在农村做事大有作为。”刘江平回忆这几年的村官经历有感而发。2006年他当选为尼勒克镇副镇长,成了尼勒克县首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当村官,我们放心”

巴合太,这位大学生村官,在今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克令村党支部书记。

“真正地关心农牧民,实实在在的给他们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巴合太这样解释自己当选的原因。这几年他在村里先后干过广播员、团支书、记账员、治保主任等工作。每次有特殊天气情况,县里、乡里有什么惠民政策,他都利用广播在全村进行宣传,让农牧民明明白白。2005年他在家人的支持下,筹建了一个牛羊育肥场,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让村里的贫困户努尔兰到自己的养殖场工作,并带动全村19户群众发展畜牧和家禽养殖,现在这几户群众年收入都超过两万元。

大学生村干部也在服务村民方面做了不少实事。乌赞乡吐鲁克买里村牧业队由于地处偏远,一直以来没有通电,给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2007年大学毕业的阿布都外力被聘为主任助理以后,积极协调乡党委和县供电局,争取资金40余万元,解决了该村24户群众久拖不决的用电难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村长期以来因为没有电文化生活单一的现状。在该村居住了20几年的牧民加克斯别克,喜滋滋地看着新买的电视机,不住地伸出大拇指夸赞他“加克斯”。

尼勒克镇艾米热买里村主任助理王建军工作之余在农业杂志和网络上了解农业信息、致富项目,特别是“制种技术”,并自己带头试种,介绍给群众,全村90%的农民搞起了“甜菜制种”、“脱毒马铃薯制种”,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子”村,增加了农牧民增收。

科蒙乡喀什村是典型的农业生产村,有355户农民,长期以来,通向乡政府的“主街道”和每家每户的小巷道遇到阴雨天气都泥泞不堪,农牧民不穿“雨鞋”出不了门。2006年毕业于伊犁财校的王艳丽被乡政府选聘为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她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上任后她召开党员大会,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一年道路沙石化,两年柏油化”的目标,解决群众出行难、发展难的问题,两年来多次迂回县、乡、村之间,争取资金,资金短缺就自己带领群众干,她“泡”在施工现场,既监督工程质量,又解决施工难题,去年底全村“巷道”均实现了沙石化,还新修了两公里的水泥路。

贺鹏山是喀什村的老居住户,每到傍晚总喜欢带着老伴到干净宽敞的柏油马路溜达溜达,心里总是乐滋滋的。逢人就夸:“村上来的这些‘小子’就是可以,这几年不但带着我们搞产业调整,种亚麻、脱毒马铃薯和优质小麦,带年轻人出去挣外块,还给我们修路、修桥,日子是越过越好,真行呀!”

家住群吉村的退休老教师李存忠,自己有条件搬到县城去居住,但他就是不想回城里。他说:“这几年,村里来了几名大学生,在村里建起了活动室、文化室,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邀请我们参加,和我们很亲,我们心里着实是乐呀!让这些娃娃来我们村里当村官。老百姓放心。”

尼勒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文光介绍:实践证明大学生当村官确实是利国利民,一方面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缓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我县村队急缺人才,填补了基层人才的空缺,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村官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针对尼勒克县实际,尼勒克县委已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县“十一五”人才规划,2008年全县将百分之百实现“一村(居)一名大学生计划”,今年尼勒克县公开了85个招聘岗位,先后有189名大学生参加了报名,有169名大学生参加了笔试。从年龄看,30岁以下占到了62%,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37%,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达到90%以上。专业有法律、师范、计算机、英语等十几个专业,整体素质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前来报名的郑国成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曾在多个律师事务所工作。这次回来,就是专门为了考一名社区工作者。

阿力腾其其格去年大学毕业,擅长计算机,又懂“双语”,她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这次考试我要是通过的话,我会用我所学的知识服务农民服务社会,并发挥自己懂计算机的特长,在农村远程教育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2006级伊犁农校毕业生赵雅露说:“与村民打交道,深知村民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但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得到相关政策咨询,有了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村民们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而且能督促我们通过再学习解决村民们的疑问。”

郭玉芳是参加尼勒克县大学生村官考试的一名外县学生,毕业于新疆教育学院。在面试现场,她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她告诉考官,“广阔天地我愿是高飞的雄鹰,‘村官’的岗位上,将锻炼我的坚毅,我将用无悔的青春为生命点一盏新灯。”

据负责招聘工作的尼勒克县基层办主任张松年介绍:招聘后的大学生村官将与县委基层办和所在乡、镇党委签订工作合同,其档案由乡(镇)、场党委和县委基层办管理,党(团)组织关系也转入所在乡(镇)、场。其工资报酬由各乡镇转移支付按每人每年6000元支付,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对特别优秀的人员可按规定推荐为乡(镇)、场班子后备人选。

上一篇:稚嫩肩膀背起姐姐求学路 下一篇:年轻人的“QQ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