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方向选择

时间:2022-10-07 05:22:56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方向选择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前涉足"深水区",如何破解综合改革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是推动该项事业长效发展的聚焦点。本文分析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方向选择问题,对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质量、丰富改革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方向 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提升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任务的突破口,聚焦在高校基础工作步骤方面,针对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特色、教学地位、人才质量培养、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等各个方面,研究并提出破解体制机制。[1]

1.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方向聚焦

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系统思维、教育全局认知和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和重要机遇的突破点。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方向聚焦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设立改革目标聚焦点,聚焦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全方位模式。高等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源需要借助综合改革模式,来进一步推动试点工程,优化教育结构设置并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使更富有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模式,得到全社会层面的认知共识。为构建高等教育在教学质量、教育结构、办学特色、教学地位、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提升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举措,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2]

贯彻《纲要》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创新发展战略。在实施综合改革进程中,使用做到改革方案、改革宗旨和改革试点三方面与《纲要》要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确保具有创新性的改革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能够在改革方案中得以贯彻、落实,密切关注国家在创新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部署和新动态,保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方案的合理化和一致性,掌握主动权,抢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制高点,推动一批方案合理、绩效优良、创新驱动机制健全的高等教育改革新举措的落实。[3]

2.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路径和方向选择

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步骤,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合理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突破路径和改革方略尤为重要。在经历2000年前后一批高校整合、高校扩招,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度提高并向大众化发展方向迈进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迈入提升教育质量、突破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节点,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的闯关阶段,只有突破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绩效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创新富有高校自身办学特色的新路径,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路径做出正确的实施方案和发展方向选择。综合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路径,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科学选择和突破。

优化教育体系设置。当前高等教育体系在管理、运行、考核等方面,均具有较为统一的实施方案,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运行流畅、便于考核的定量和定性化设置,另一方面,由于忽视了高等教育分类原则和前提,统一的高等教育提下下,“标准化”的教育成果违背了“有教无类”、“特色定位”、“优质资源调配”和“学科专业优化布局”的教育体系发展方向与初衷,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度障碍。

提升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而言,归根结底在于培育富有社会服务价值的人才后继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创新和优化方案,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因循守旧的“标准件”大学生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组织关系。

重视制度建设与师资力量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还要加强对制度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工作。良好的制度建设可以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事业提供优秀的依法办学平台,为创造式的开展高等教育办学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同时,在构建富有高等教育特征的大学制度方面,要赋予高等教育借助综合改革取得更多办学自和专业设置导向自择意识。中青年教师队伍是大学开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首要受益方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更愿意打破墨守成规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机制设置,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富有探索精神。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可有效确保高等教育机构具有稳定的人才队伍来源和持久的成长性,这个队伍的壮大与提高,对高等教育工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教师选聘制度改革、分类分级岗位聘用改革和学术评价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青年聘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4]

借助学院改革试点,创造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突破路径。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可以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从更为专业的视角,给出高等教育体制价值内涵和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参考标准。推进富有专业技术特色、文化精神内涵、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学术组织架构、科研机制体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潜力,使学生更为投入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激发教师勤勉治学的责任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潜心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

教学评估与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建设。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教学评估方面需要做到“重实质轻形式,重效果轻过程,重程序轻关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方面,要大胆设定,谨慎实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国际影响和学术能力水平的领军人才。

3.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小结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面临体制机制、固化思维和新情况新问题的多方面挑战,矛盾和问题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的特征。如何通过“立德树人”开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目标实现、通过“创新精神”和“内涵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实力提升的路径突破,需要业内广泛开展相关探讨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周长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高教强省建设[J]阅江学刊.2011(10)

[2] 朱红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3] 艾学良.关于高校综合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89(12)

[4] 洪港.行业特色高校开展综合改革的路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0)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The Application of Pair Work in English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