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时间:2022-10-07 05:03:47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英语教师

课堂教学,应该是联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教育和教学的成功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双慧眼,时刻关注生机勃勃、动态生成的课堂,关注学生活动,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在王建菊老师身上,无时不刻不体现着她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执著追求;在她的身上始终让人感到青春的活力、激情的迸发,让人感受到她知识积淀的丰厚和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她把勤劳与智慧融入小小的三尺讲台,为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她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和精湛的业务在教育教学中跋涉。

她对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平日,早晨到学校时,班内会出现她辅导学生的身影;中午和晚上下班时,她仍然在办公桌前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当青年教师承担赛课、研究课时,她会和教研组的教师一起为青年教师说课、评课、把脉。在学校课题工作研究中,潜心钻研、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智慧引领的作用,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业务、教学水平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她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进行拓展,使学生学习知识面宽、学习能力强,逐步形成了自己“幽默、互动、个性、发展”的教学特色。

二十年耕耘取得丰硕的成果,2009年,她被评聘为英语学科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国家级英语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她先后被评为区级名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教师、滨海新区教师标兵,所写论文有20余篇获市级及其以上奖励,面对一摞摞鲜红的获奖证书,她坦然一笑,觉得这些不仅是荣誉,更是鞭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副校长 秦玉海)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在1972 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他认为交际能力由以下四个参数组成: (1) 语法性, (2) 适合性, (3) 得体性, (4) 现实性。Canale 与Swain (1980) 认为交际能力包括:(1)语法能力,(2) 话语能力,(3) 社会语言能力, (4) 策略能力。交际能力理论启示我们: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使用语言知识、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要实现语言交际功能,如何做到二者有机结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与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相关的因素

1.语境——口语交际的适合性、现实性。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会考虑到讲话对象、说话的时间地点和场所等,更主要的是要设法去摸清交际对方的主观意向和交际意图,交际对方的心态和认知能力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学生既能学到语言知识,又能联系生活,寻找话题展开谈论。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交流真实的想法。以能做某事来进行描述,将Learning by doing贯穿于学生交流活动中。例如,谈论“Where do you live?”时,学生的语言受到了限制,而且有些街道名称不是很清楚。教师集合大家的智慧,将学生细碎的记忆联系起来,把城区图勾勒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文化背景——英语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饶有兴趣的活动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西方文化习俗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隐私观、时间观、餐饮文化、非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存在于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中。英语中有很多词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其中动植物、颜色、数字等的文化意义与汉语是大不一样的,教授这样的词语时, 教师要在有效时间内适当引导学生。

3.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语言的流畅性。

语感的产生来自大量的言语实践。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看到学生“难于启齿”的现象,或是不能按句群朗读,交流时影响理解和思维速度。从学生开口,流利的英语与口腔位置的练习是分不开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每个音素的口腔位置、词和语句的重读规则,连读、弱读、语调、节奏、爆破音的省略及发音方法等,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夸张的口型示范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入竞争机制,播放原声录音,让学生比赛听音、模仿,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朗读积极性。反复不断地进行示范模拟、对比找差、加以纠正,才能有效地形成口腔习惯,说出一口漂亮流利的英语。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表情、动作,要做到语能达意,需要一段时间的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受母语的干扰。在语言朗读达到一定的流利度时,会实现同步理解。

4.语言知识的积累——口语交际的语法性。

学生口语流利度还受到现有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表达法的制约。学生们经常会遇到想说,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已有水平,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作适度的补充。学生知识的积累,不单纯依赖背诵,而是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流中,在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构建自己的知识树。在学习职业名称时,只依靠课本中所提供的词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要表达的职业,教师建议学生采取如下方式:查字典、请教老师、向同学求助,课堂上学生在口语交流中,随时“灵感闪现”的内容,及时进行积累,建立“Word Bank”。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方式,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同一话题的“文本再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关注已有文本的主题,关注文本的科学性、时代性、得体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

二、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

1.幽默、互动、个性、发展。

英国语言学家J. R. Firth 把语言视为互动的与人际的语言,即语言交际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交际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交际目的能否实现在于互动的效果。一节真实的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教师和学生投入了真情实感、智慧和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发表个人观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幽默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心态是平和的,思维是兴奋的,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充分理解与互动。

在互动的课堂中,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使课堂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饱满。一个融入了教师的热情、学生的参与的互动课堂,才能使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只是模仿听、说、做,而是激起内在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用英语交流的乐趣。

2.话题、兴趣、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的交际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话题为线索”即每堂课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话题统领学习和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而发,学以致用。“以兴趣为导向”,即: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爱好,确保活动能够有利于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活动为中心”就是围绕一定的话题和有关语言基础知识,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课堂观察、学生水平测试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的分析,在小学英语阶段,创设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强烈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调查、合作等学习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听说的训练、文化意识的渗透、语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的发音更加纯正,口语会话能力强,表达内容丰富。因此,在小学阶段英语立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其他英语技能的发展,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我推荐的书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如何做研究》,郑金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开发和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下一篇:体育中考对初三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