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的导入法

时间:2022-10-07 03:36:15

浅谈小学英语课的导入法

摘 要: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英语学习的情景,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教学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性;简洁性;积极性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英语学习的情景,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教学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歌曲导入法

英文歌曲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人们在听音乐时,会感到内心放松,心情愉悦,从而就会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活跃的思维。在这种状态中学到的知识记得也会特别牢固、特别持久。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例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s时,课前我反复播放“Family song ”一曲,让学生熟悉此调。课上,我用多媒体播放歌词,让学生齐读歌词,然后把“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unt , uncle”家庭成员替换进去,唱一曲歌,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渗透了教材内容,达到在一个轻音乐缭绕的氛围中导入一项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适当地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生动的游戏,如快速抢答、开火车、找朋友、猜字谜等。如在教学水果的单词时,可用闻香识物的游戏。即学生蒙住眼睛,根据闻到的味道猜猜是什么水果。学生热情很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我也可以做这样的游戏,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上面的内容,然后让同桌两人站在讲台前,面向全班做“猜图片”的游戏,一名学生猜,另一名学生站其后,猜的学生问:“Is it a plane/ car/bus/train/bike?”全班学生回答:“Yes,it is.”或“No,it isn’t.”猜对以后继续操练。总之,游戏导入能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情景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现出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比如,在教学“Go to park”一课时,我先勾画出一个有山有水、绿树成荫的漂亮花园,然后问:“What’s this?”学生齐答“It’s a park.”于是老师趁势引导:“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let’s go to the park.”这种生动形象的情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歌谣导入法

小学英语中的歌谣词句相对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充满童趣,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五官名称时,通过改编《两只老虎》导入课堂,以教学新词:两只tiger,两只tiger,run得快,run得快,一只没有ear,一只没有eye,真奇怪,真奇怪。两只tiger,两只tiger,run得快,run得快,一只没有nose,一只没有mouth,真奇怪,真奇怪。两只tiger,两只tiger,run得快,run得快,一只没有face,一只没有head,真奇怪,真奇怪。以这样的歌谣教学新词,使枯燥的单词变得更加有趣,富有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谈话导入法

自由交谈导入法,由于没有过多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导入,使人觉得朴实、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在教学A new student时,由于开学伊始,这篇课文中的好多句子都是开学时的问候语和介B新朋友的对话,因此,我始终用英语组织课堂,招呼问候,以唤起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走进课堂学习知识、训练技能。

总之,小学英语的导入法多种多样,导入应讲求科学性与简洁性。导入没有固定模式,但导入方法必须灵活、有趣味,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设计得当,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传云.英语歌曲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发展性评价 [J].新课程导学,2013(8).

[2]朱丹艳.英语课堂教学新概念:寓教于乐[J].吉林教育,2011(3).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实践研究 下一篇:小学德育的内容与新方法分析及阐释